屏幕背后,那些为动画技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都值得被认真记录。

#1 动画诞生的考古(史前-17世纪)

动画意识、偶、从拟生到表演、直接会动的动画

所谓的考古,就是后人使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推测前人的故事。动画考古亦是如此,我们只是根据如今的动画概念,尝试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捞取那些可能和动画有关系的碎片,以窥探动画的前世今生,寻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

关于动画的起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动画学者多数倾向于把动画的起源划定于人类文明伊始的石器时代,而普罗大众多数以为动画是一种新兴的潮流文化,起源于近代。

本章着眼于国内外艺术考古中涉及、或被认为涉及动画的案例,讨论其是否具有主观的动画意识?是刻意为之还是偶然巧合?是对动态景象的记录还是创作?但可以肯定,这些案例体现出人类对动态景象的好奇与探索,尝试发明各种方法去记录或再现某些动态效果。虽然这些探索的背后是否具有真实的动画意识有待商榷,或者可能只是人类众多文明追求之一,但动画技术确实从这些原始的探索中,累积了精神和物质基础。

1.1 动画的意识或艺术的巧合 Animation’s Consciousness or Artistic Coincidence

人类的原始文明距今已上百万年,他们的生活痕迹已经被时间冲洗得极致零碎,当人们在那一丁点儿足够坚硬和幸运的碎片中,发现了动画的痕迹,是多么让人惊喜的事情,以至于我们可能不太愿意去讨论,这到底是真实的动画意识,还是艺术的巧合。当然,即使是巧合,也不会影响它们被列入动画起源的价值,因为任何必然的结果,都可包含着偶然的巧合。

  • #1.1.1 石器时代的洞穴画

    #1.1.1 石器时代的洞穴画

    从定格时间的剪影到释放想象的羽翼,人类对动态造物的执念,早已镌刻在文明基因深处。自视觉艺术的伊始,在坚硬岩石上探索,在跳动的火光下幻想,用原始工艺咏叹坚强跳动的生命脉搏,这不仅是视觉魔法的起源,更是人…

    进入该章节 →

  • #1.1.2 马格德琳的双面动画转盘

    #1.1.2 马格德琳的双面动画转盘

    顺着石器时代可能存在原始动画这一想法,一些来自马格德琳文化的小物件也引起了动画考古学者的注意,这些物件的双面刻着有关联性的图像,似乎能组成一个简单的“两帧动画”。 其中一个著名案例来自法国西南部旧石器…

    进入该章节 →

  • #1.1.3 带状的连续图像

    #1.1.3 带状的连续图像

    公元前3000年 1970年,考古学家在伊朗发现了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高脚陶杯,上面的装饰图案似乎有意通过重复的图案划分出5个画框,描绘了一只山羊跳跃的连续图像。由于这5幅图看起来符合动画序列的基准…

    进入该章节 →

  • #1.1.4 长卷画中的动画叙事

    #1.1.4 长卷画中的动画叙事

    4世纪 中国“长卷画”的起源可能与中国古代竹简的阅读习惯有关,多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在宣纸或绢布长卷上绘画,以全景图、连环图或图文结合的方式,描绘大型风景、历史纪录、生活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在观看的时…

    进入该章节 →

  • #1.1.5 被当作动画子集的漫画

    #1.1.5 被当作动画子集的漫画

    漫画和动画本来不存在从属关系,但现代漫画却经常被当作动画片的子集。“动漫”“二次元”“宅文化”“ACG”等概念把动画和漫画牢牢地捆绑在一起,甚至以“国漫”来统称中国漫画和动画。事实上,漫画早已在世界各…

    进入该章节 →

1.2 偶,从拟生到表演

偶,泛指所有模拟某种生物,可用于象征或表演的人造物,其起源可追溯至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开始创造可移动的便携艺术品之时。关于偶的历史十分漫长,本节主要讲述那些可动的、可被操控用于表演的各种“可动偶”和基于机械原理可自动运作的“自动偶”。它们是人造的、通过拟动而拟生的,象征有生命甚至被尝试赋予灵魂的艺术,而这一切,都符合动画的核心特质。不仅如此,它们还都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都从工艺发明走向娱乐表演,成为可观赏、可复制、可传播、可交易的新艺术商品。在电影动画诞生之前,可动偶和自动偶早已成为众多机械动画中的一员,在屏幕之外演绎着它们的动画。

  • #1.2 偶,从拟生到表演

    #1.2 偶,从拟生到表演

    偶——泛指所有模拟某种生物,可用于象征或表演的人造物,其起源可追溯至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开始创造可移动的便携艺术品之时。关于偶的历史十分漫长,本节主要讲述那些可动的、可被操控用于表演的各种“可动偶”和基…

    进入该章节 →

1.3 其它古老的直接动画

直接动画,即直接会动的画。除开木偶戏和自动机,在幻灯动画诞生之前,走马灯、皮影戏、窥视秀、可动书等,也在各自的“屏幕”上表演着它们的动画……

  • #1.3.1 走马灯

    #1.3.1 走马灯

    走马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古代,利用烛火的热气带动叶轮旋转的灯笼,而烛光同时把灯笼内部的纸偶、绘画或任何合适的小物件,投影在外部的薄纸,或室内墙壁上,便投影出了“动画”,成为 前3世纪 汉代笔记小说集《西…

    进入该章节 →

  • #1.3.2 皮影、手影、人影戏

    #1.3.2 皮影、手影、人影戏

    皮影戏,可能是人类最早在“屏幕”上看到的“会动的画”。 关于皮影戏的起源,是一个难以考证的问题,它在多个古老的文化中都有记录,但基本集中在亚洲。需要说明的是,皮影戏因符合可动关节、可被操控、可用于角色…

    进入该章节 →

  • #1.3.3 稀有秀,小盒子里的动画

    #1.3.3 稀有秀,小盒子里的动画

    稀有秀(Raree show),也称窥视秀(peep show),是一种通过一个小孔或放大镜观看图片或物体(或两者结合),通常由流动表演者提供的街头流行娱乐形式。 15世纪 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和工程师菲…

    进入该章节 →

  • #1.3.4 可动书里的直接动画

    #1.3.4 可动书里的直接动画

    可动书的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它们不仅是可动的画,也是一种早期的交互式动画。 13世纪 翻盖、多层、转盘书(Volvelle, wheel chart) 约1240-1259,英国僧侣马修·帕里斯(M…

    进入该章节 →

anianima.com

做动画的·马

版权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