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4 电影与电视时代的传统动画技术发展

The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Animation Techniques In The Cinema And Television Era

电影时代孕育了“电影动画”,
而电视时代又迎来了“电视动画”,
动画在每一代人类媒体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浪潮中都积极应对,从未怠慢。

20世纪初,随着电影技术的完善,电影逐渐占据了几乎整个视听娱乐市场。电影之外的动画形式陆续退出大众视野,而电影和电影动画,在技术原理、设备、耗材、制作乃至发布形式上都深度交融,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再现生命和创造生命,在电影和动画的相互跨界中已经难以分清。对于电影动画,有两种理解:其一,基于电影技术框架的动画,其二,基于电影艺术框架的动画。但正如前文所述,大多数人是从电影院认识电影动画的,他们不会了解所谓电影的技术大多数也是动画的技术,这导致了所谓动画的电影化,电影创作的一系列必要内容,如剧本、分镜、角色、场景、道具、灯光、表演、配乐等,也被理解为动画的必要内容。动画纯粹作为一种拟生技术的概念逐渐被淡化,作为一种戏剧艺术的概念开始建立,而在构建动画艺术本体的过程中,戏剧电影成为了动画的模板。至于电视动画,可被理解为电影动画的近亲,尽管在媒介、传播和播出场所上有所不同,但在制作环节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反而是电影和电视的商业竞争导致动画行业发生了一系列转变,传统动画技术的瓶颈也逐渐显现。

电影和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延续至今,与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一代大众娱乐平台共融。本章所关注的是1910-1980年代之间,在电影院和电视平台播出的传统动画的技术发展,而数字动画技术的发展将在后文另行讨论。

#4.1 电影时代的传统动画技术

作为一种概念,动画和电影都源于人类对生命的好奇,前者始于人类对创造生命的兴趣,后者始于人类对记录生命的兴趣。作为一种技术,两者都获益于人类众多文明演进的积累,是科技和人文的结合体。作为一种艺术,它们都属于动态视觉艺术,都具叙事功能,借鉴了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等多种已有的艺术形式。它们都经历了从科学到艺术,从小众到大众的发展历程,尽管动画在数千年来已经重复过很多次这样的变化,而电影,刚刚从一种技术衍生出一种艺术。

在电影时代,胶卷是动态影像最主要的载体,胶卷(film)和电影(film)分享着同一个术语。20世纪初,电影开始把拍摄和放映以外的工作,交给动画;而动画,则把拍摄和放映的工作,交给电影。于是,一种有趣的发展开始了,越来越多电影使用动画技术来制作,越来越多动画选择以电影技术呈现。

动画,从兼容,到被兼容,在与电影深度混合的过程中,动画,被电影化,而电影,同样也开始了动画化。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10-1914)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10-1914)

从真人电影与动画片段的相互剪接,到在同一画面直接合成,从特效摄影,到使用动画技术制作的特效动画。所谓“纯动画”和“真人实拍电影”的结合,早在20世纪之初便开始了。 1910年代: 动画片从个人艺术家…
Read More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15-1919)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15-1919)

1915年: 弗莱舍兄弟(Max Fleischer,Joe Fleischer,和Dave Fleischer)为他们的“转描镜”(rotoscope)申请专利。 动画师通过投影仪和透光台画架,可…
Read More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20-1924)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20-1924)

1920年代, 好莱坞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电影之都,纽约成为当时美国动画的集中地。动画制作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规模更大的动画工作室逐渐取代像麦凯这样的个人动画艺术家。而在其他刚启动电影动画事业…
Read More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25-1929)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25-1929)

1925年: 🎥 电影《失落世界》(The Lost World,1925) 导演:哈里·霍伊特(Harry O. Hoyt) 威利斯·奥布莱恩(Willis H. O’Brien)开创了复杂的动物…
Read More
#4.1.3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30-1934)

#4.1.3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30-1934)

1930年代: 那些风靡一时的光学动画玩具已经消退,那些窥视秀盒子里精美的动画也基本被人们遗忘了,木偶只是孩子喜欢的玩具,自动偶开始成为博物馆里的摆设,电影几乎成了动画的唯一舞台,在电影院的屏幕上卖…
Read More
#4.1.3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35-1940)

#4.1.3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35-1940)

1935年: 🎞🪄 20世纪前期实验动画代表人物雷恩·莱伊(Len Lye)制作的《彩色盒子》(A Colour Box,1935) 🥇首部公开放映的“画在胶片上的动画”(Drawn-on…
Read More
#4.1.4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40-1944)

#4.1.4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40-1944)

1940年代: 在这10年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销毁了很多动画、电影先驱的痕迹,动画片被用于讲述更多不同主题的故事,却进一步推动了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发展。 美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仍在…
Read More
#4.1.4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45-1949)

#4.1.4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45-1949)

1945年: 🪄 动画片《四海皆兄弟》(Brotherhood of Man,1945) 导演:鲍勃·康农(Robert Cannon) 美国联合制作(简称UPA)推出一部扁平化风格动画片,显然致力…
Read More

20世纪前叶,动画找到了有史以来最适合自己的舞台,但动画也因此被当成了电影的子集,并在整个20世纪几乎无人质疑。

不管是从动画意识的开始,还是从实际可观看的动画算起,动画,早在电影出现之前就诞生了。事实上,动画的发明比电影要早也已经成为各大主流百科全书上的共识,动画技术所覆盖的领域也远不止电影产业,但动画还是经常被认为是电影的子集。这一奇怪现象,既归因于动画和电影分享了几乎相同的“前电影”“前动画”历史,也归因于电影的萌芽,刚好与动画技术从“直接机械移动”向“序列图似动”转变的重要时期重合,更甚,他们在早期还出现大量的术语混用问题。这一切造成了动画的电影化,它在20世纪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这一误会的持续将为21世纪动画的发展带来麻烦。

#4.2 电影动画和电视动画的技术分野

电视时代的到来,让动画技术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舞台。
而电视动画的发展,自然冲击了已有的电影动画——这在动画发展史上早已多次上演。

1950年代,从影院到电视——动画媒介的转折时代

电视的迅速普及开启了新的视听娱乐时代,传统影院动画受到冲击。电影动画也迎来了一个既亲密又恼人的“兄弟”——电视动画。好莱坞反垄断案终结了动画短片随电影“打包”放映的模式,加上高昂成本与观众分流,许多制片厂被迫缩减影院动画,转向更具市场潜力的电视领域。

影院与电视在屏幕大小与清晰度上的差异,使制作标准出现分化:电影动画以高成本、高质量和视觉创新维持院线魅力;电视动画则以低成本、短工期和高产量满足节目的巨大需求,涵盖连续剧、广告、栏目包装与教育动画等类型。“有限动画”在电视时代被进一步培育,而“院线级”成为了影院动画的的艺术底线。

这一时期,易燃的赛璐璐胶片被更安全的醋酸纤维素胶片取代,制作安全性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动画制作行列,带来多样的风格与叙事,使动画在媒介转型与全球交流中迈向崭新的时代。

电影动画与电视动画在制作技术上并无本质区别,
但在视觉要求、观众群体、时长数量与商业模式上的差异,
这让它们自1950年代起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4.2.1 电视动画的诞生和电影动画的迁移(1600-1950)

#4.2.1 电视动画的诞生和电影动画的迁移(1600-1950)

任何科技产品都是在整体人类文明积累的基础上升级换代的,电视动画显然继承了电影和动画的努力,但它的诞生还依赖一些重要的基础发明。 1600年: | 威廉·吉尔伯特创造“electricus”一词,奠定…
Read More
#4.2.1 电视动画的诞生和电影动画的迁移(1950-1954)

#4.2.1 电视动画的诞生和电影动画的迁移(1950-1954)

1950年代,从影院到电视——动画媒介的转折时代 电视时代的到来,让动画技术找到了新的舞台。而电视动画的发展,自然冲击了已有的电影动画——这在动画发展史上早已多次上演。 电视的迅速普及开启了新的视听…
Read More
#4.2.1 电视动画的诞生和电影动画的迁移(1955-1959)

#4.2.1 电视动画的诞生和电影动画的迁移(1955-1959)

1950年代中后期,影院动画的衰退与电视的崛起,促成了UPA与汉纳–巴伯拉等电视动画体系的形成,也标志动画产业从“银幕时代”迈向“荧屏时代”。 1955年: 🎥📺 Terrytoons 工作室并入哥…
Read More
#4.2.2 电视动画的量产和电影动画的坚守(1960-1964)

#4.2.2 电视动画的量产和电影动画的坚守(1960-1964)

20世纪60年代: 尽管电视时代没有结束电影产业,但它确实剪断了动画短片和电影院之间的纽带。 好莱坞主流制片厂的动画部门陆续关闭,动画行业逐渐被基于电视、面向儿童的有限动画主导。动画片作为儿童娱乐的…
Read More
#4.2.2 电视动画的量产和电影动画的坚守(1960s)

#4.2.2 电视动画的量产和电影动画的坚守(1960s)

From Assembly-Line Cartoons to Cinema Craft: The Divergence of TV and Film Animation 20世纪60年代 尽管电视时…
Read More
#4.2.2 电视动画的量产和电影动画的坚守(1965-1969)

#4.2.2 电视动画的量产和电影动画的坚守(1965-1969)

本页面正因版面调整制作中,这并非单纯的搬运,同时也会补充实体书未尽内容,因此速度不会太快,请理解~ 1960年代中: 世界各地的主要电视网络陆续进入全彩时代,这对电视动画行业来说无疑提高了要求。 随…
Read More
#4.2.3 传统动画技术进入瓶颈期(1970s)

#4.2.3 传统动画技术进入瓶颈期(1970s)

4.2.3 传统动画技术进入瓶颈期(1970s) → 4.2 电影动画和电视动画的技术分野--→ 4 电影与电视时代的传统动画技术发展 封面图:《迷雾中的小刺猬》© Soyuzmultfilm, 1…
Read More

从19世纪末到1970年代,电影时代和电视时代相继而来,而基于电影技术框架的动画技术,在这大半个世纪中,从懵懂的摸索到形成行业,从个人艺术创作到流水线生产,它已构建完所有必要的基础,也逐渐看到了传统动画技术的边界。但人类的文明仍在演进,动画技术也早已在人类的科技发明中发现了新伙伴,并在电影动画和电视动画产业互相竞争的时候,悄悄地架起了全新的舞台——“计算机动画”,它将逐渐接替电影动画,成为动画技术发展史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