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背后,那些为动画技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都值得被认真记录。

#2.3.08 佩珀幻象

本文于 2025-04-09 12:01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正在搬运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稍后补更,搬运完成后将启动新内容增补,期间内容变动可能频繁,请谅解并耐心等待!

“佩珀幻象”是一种特殊投影方式,通过玻璃镜折射藏于舞台下方的影像,让观众以为幽灵和真人演员一起在舞台上的表演,以英国科学家约翰·佩珀为名,但该发明还有其他贡献者。

1658:

  • 纪意大利著名自然哲学家、数学家波尔塔(Giambattista della Porta,1535-1615)的《自然魔法》(Magia Naturalis,1658)中,已提及一种类似的效应。
    • 参考文献:Porta G. 自然魔法1658版[M]. 伦敦: 托马斯·杨和塞缪尔·斯毕德, 1658: 370..

1847:

  • 荷兰魔术师亨利·罗宾声称他在1847年的表演中尝试了这种错觉,只是并未推广。

1852:

  • 艺术家皮埃尔·塞吉在法国申请了一个与佩珀幻象基于相同原理的儿童口袋玩具专利“珀利奥镜
    • 参考文献:Robert-Houdin J-E). 魔术和有趣的物理[M]. 巴黎: 卡尔曼·利维, 1885: 112.

1858年:

  • 英国工程师亨利·德克设计了一种在剧院舞台上使用的错觉投影系统“德克幻影秀”,并努力寻找可以合作的剧院,但因其模型成本巨大而未成功。

1862年:

  • 佩珀德克的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它可在任何一个舞台下有一个小坑的大厅里呈现,并在同年首次公开演出。

1863年:

  • 佩珀德克联合申请了该设备的专利,但随着表演的流行,德克的名字却消失了,观众只知道这种幻象表演被称为“佩珀幻象”。
  • 按照佩珀幻象的投影原理,除了把躲在舞台下的幽灵演员投影到舞台上,也可通过幻灯投影其他的内容,而佩珀在随后的表演中也多次改进,融合其他幻灯动画技术、音乐声效、烟火喷泉等,还发明了一种变体,让物体实现淡出和淡入效果。

1879:

  • 佩珀的幻象表演在1879年告终,但相关概念和技术仍在发展,甚至被当成一种全息投影技术使用至今。

本站内容支持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SA(即署名+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署名样式:
文章名称:《#2.3.08 佩珀幻象》
文章链接:anianima.com,遵循CC BY-NC-SA协议。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anianima.com

做动画的·马

版权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