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背后,那些为动画技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都值得被认真记录。

#1.2.1 传说中的可动偶或自动偶

本文于 2025-05-17 22:03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正在搬运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稍后补更,搬运完成后将启动新内容增补,期间内容变动可能频繁,请谅解并耐心等待!

Whispers of the Ancients: When Puppets Breathed Life

和很多先进科技产物一样,可动偶和自动偶的起源也始于幻想,始于人类对于创造生命,甚至掌控生命的渴望。它们在许多地区的古老传说中都有出现,很可能是在不同地方分别起源的,毕竟“拟生”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第一个可移动的偶大概率来自原始时代,古人从不可移动的岩刻艺术,发展到制作可移动艺术品之时,至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这些可移动的偶表演偶戏,可能难以考究。因此,这里有很多传说……

  • 犹太传说提及所罗门王(约前10世纪)设计了一个有自动机械动物的宝座,当他登上宝座时,动物会欢呼,金牛和金狮会各伸出一只脚让他扶着,坐下后,鹰会把皇冠戴在他的头上,鸽子会给他带来卷轴。
  • 《列子·汤问》(前5-4世纪)提到,周穆王出游之时(约前10世纪)见到了能歌善舞的机器人偶,五脏俱全和真的一样,拆解后可再组装,这是中国最早的关于自动偶的传说
  • 古希腊神话中有也有一些关于自动偶的内容
    • 其中多数与火神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有关,包括会喷火的马青铜巨鹰会唱歌的黄金少女金银看门狗巨型青铜机器人等。
    • 代达罗斯(Daedalus)的故事里,他制作了会飞的翅膀会移动的雕像会发声的雕像等。
  • 约前9-8世纪,术语“自动机”(αυτόματα)多次出现在荷马的作品中,用来描述机器像生物一样依靠内部能量自行运动,该术语在欧洲一直被使用。
  • 约公元前5世纪,中国希腊智者都对“机械鸟”产生了兴趣。
    • 相传墨子鲁班都制作过会飞的鸟,但鉴于古人也称风筝为“”,他们所做的也可能是某种鸟形风筝。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
      • 《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 而古希腊数学家阿契塔(Archytas)也被指用木头制作了可在空中飞行的鸟,同样没有任何实物或图像留存,有说它可能是某种蒸汽动力自动偶,也有说是某种力学研究模型,被钢丝之类的悬挂飞行
      • Gellius A.C. (1927). Attic Nights. http://penelope.uchicago.edu/Thayer/E/Roman/Texts/Gellius/10*.html
      • Winter T.N. (2007). The Mechanical Problems in the Corpus of Aristotle. http://digitalcommons.unl.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67&context=classicsfacpub
  • 中国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有说起源于皮影戏,有说来自春秋之后木偶的演变,也有记载说始于汉末,具体难考。
    • 平成木偶一说:传说在汉高祖与匈奴的平成之战(前201年-前200年)中,丞相陈平获知统军将领阏氏善妒,命人制作了一个会跳舞的人偶,刺激阏氏退兵解围。但《史书》记载的只有“其计秘,世莫得闻”。事实如何如今已无从考究。
    • 汉末嘉会一说:《通典》(杜佑,801)中记载:“窟〈石壘〉子,亦曰魁〈石壘〉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乐也,汉末始用之於嘉会。北齐后主高纬尤所好。高丽之国亦有之。今闾市盛行焉。”(东汉末年,大概是在184年-220年期间)
    • 汉墓出土木偶:出土过全身机关为卯榫接合、高193厘米的大型木偶,和一些仅手部可动的木俑。
      • 杨琪琪. (2018). 走出汉墓的莱西大木偶. 青岛日报琴岛周刊2018年12月24日第10版.
  • 印度一种被称为“Kathputli”的提线木偶相传已经有数千年历史,多数由一根线控制,头部由木头制作,身体用鲜艳的布片和衣服覆盖,它们一直流传至今,是如今拉贾斯坦邦(Rajasthan)的旅游特色。
    • Ghosh S., Banerjee U. K. (2006). New Delhi: Indian puppets. Abhinav Publications, 75.
  • 活跃于古希腊亚历山大著名工程师和发明家克特西比乌斯(Κτησίβιος,Ctesibius,约前3世纪中叶)建造了很多水力自动机,还被认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布谷鸟钟
  • 木偶古希腊已被用于戏剧表演,希腊语中“偶”一词的原意是“用绳子拉”,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和柏拉图(前427-前347)都描述过用绳子拉偶的头、手等部位,由此判断应是一种提线木偶
  • 活跃于亚历山大港的数学家和工程师海伦(Heron von Alexandria,Ἥρων ὁ Ἀλεξανδρεύς,约10-70)也被指擅长设计自动机,使用机械气动虹吸等方式,制作过会唱歌、会饮水、会拍打翅膀的鸟,还撰写了一本包括很多自动偶的气动学著作Pneumatics。但相关原版资料早已丢散,现存关于海伦的资料主要来自后世传译版本。

本站内容支持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SA(即署名+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署名样式:
文章名称:《#1.2.1 传说中的可动偶或自动偶》
文章链接:anianima.com,遵循CC BY-NC-SA协议。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anianima.com

做动画的·马

版权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