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发明家和职业摄影师

姓名:威廉·弗莱斯-格林(William Friese-Greene)

出生:1855年9月7日 英格兰布里斯托尔
逝世:1921年5月5日(65岁) 英格兰伦敦

弗莱斯-格林,原名(William Edward Green),是一位多产的英国发明家和职业摄影师。他被誉为电影领域的先驱,在1888至1891年间设计了一系列相机,并在伦敦用这些相机拍摄了活动影像。1905年,他为早期的双色拍摄工艺申请了专利。他的财富来源于印刷领域的发明,包括照相排版技术和一种无墨印刷方法,同时还来自于连锁摄影工作室的经营。然而,弗里斯-格林将所有积蓄投入发明创造,三次破产,一次入狱,最终在贫困中去世。

他的故事:

William Friese-Greene 并非独行侠,在他的电影梦想故事中,还有4位关键的合作者。

1880 年代早期:动态影像启蒙 —— 与 约翰·拉奇(John Rudge) 的协作(1877-1886)

这是格林接触 “动态视觉” 的起点,围绕 “魔法灯笼”(Magic Lantern)的改良,为后续摄影机发明奠定认知基础。
  • 协作背景
    • 1877 年格林在巴斯开设摄影工作室时,结识邻街 “哲学仪器制造商” John Rudge(自学机械与电学的发明家,擅长视觉 illusion)。
    • Rudge 对 “动态光影” 的探索吸引了格林,两人以 “技术互助” 模式合作(格林提供摄影技能,Rudge 提供机械知识)。
  • 核心发明:“Life in the Lantern” 与 Biophantic Lantern(1881)
    • 技术原理:Rudge 设计圆柱形灯箱,将 7 张摄影幻灯片环绕排列,通过 “星形十字”(Star Cross)机械结构实现间歇转动,配合毛玻璃快门遮蔽画面切换过程,营造 “动态连续” 效果(类似早期动画装置),被 contemporary 文献称为 “Biophania Lantern”
    • 格林的贡献:
      • 参与幻灯片拍摄,现存唯一一套幻灯片中 “Rudge 断头” 的镜头里,“身体” 扮演者实为格林(面部后期涂黑,反转胶片后可识别其特征);
      • 1885 年格林在 “便士阅读会”(Penny Reading)上演示该装置,播放 “女孩转眼珠” 的动态画面,成为其日后回忆中 “推动探索电影技术的关键瞬间”。
  • 后续发展
    • 1886 年后两人协作终止,但格林持续改良 Rudge 的灯笼技术:1885 年向英国摄影学会演示 “四镜头灯笼”(基于 carte de visite 相机结构,4 个镜头共享光轴,通过旋转光圈实现画面溶解切换),拍摄 “打哈欠、微笑” 的连续帧(现存于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帧尺寸 35mm 见方),已具备 “动态序列成像” 的雏形。
↑ Biophantic Lantern © Dabrowski Stéphane
↑ Biophantic Lantern 幸存幻灯片 © Dabrowski Stéphane
↑ 《The birth of a smile》格林的4帧序列照, 使用拉奇的 biophantoscope 摄(c.1885)
图源:Peter Domankiewicz,2024

1889-1890:核心突破 —— 与 莫蒂默·埃文斯(Mortimer Evans )的 “机器摄影机”(Machine Camera)协作

这是格林最关键的技术成果,直接指向现代电影摄影机的核心设计。

  • 协作缘起
    • 1888 年格林因对 “复杂动态记录” 的需求,在英国科学促进会会议上结识土木工程师莫蒂默·埃文斯(Mortimer Evans)(共同兴趣为天文学与白炽灯技术),邀请其参与 “快速连续摄影设备” 研发(格林负责摄影与整体构想,Evans 协助结构计算)。
  • 专利与设备开发
    • 专利申请:1889 年 6 月 21 日提交临时专利(标题 “Improved Apparatu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utomatically in a Rapid Series”),1890 年 5 月正式获批(英国专利号 10131)。专利说明书详细记载核心设计:
      • 胶片传输:弹簧驱动的间歇释放机制,确保胶片 “一帧一停”;
      • 快门系统:双部分快门,曝光时长与曲柄速度独立调节(解决早期设备 “曝光与帧率绑定” 的缺陷);
      • 胶片预存:设计胶片环(film loop),避免传输卡顿。
    • “Machine Camera” 制作:1889 年 6 月,格林委托科学仪器商 A. Légé & Co. 按图纸制作实体机,耗时 474 小时,成本 37 英镑 7 先令(2024 年约合 7000 英镑),1889 年 9 月 26 日交付。设备参数:
      • 尺寸 20cm×23cm×23.5cm,单手可持;
      • 传动比:曲柄每转拍摄 4 帧,理论帧率 8-10fps(格林认为 5fps 即可满足动态效果);
      • 胶片类型:初期用纸基负片,1889 年末改用 “伊士曼透明胶片”(Eastman Transparent Film),帧尺寸 63.5mm(2.5 英寸)见方。也有说使用带穿孔的赛璐璐胶片。
  • 公开演示与影响
    • 1890 年 2 月:格林在巴斯摄影学会首次公开演示,播放海德公园场景的胶片(20 英尺长,含行人、马车动态),称其 “能记录蜈蚣爬行、心脏跳动等细微运动”;
    • 1890 年 2 月 28 日:《Photographic News》专题报道该设备,提及 Evans 后续设计的 “小型化版本”(类似柯达相机大小,可拍 100 帧),但无实物或后续记录;
    • 国际传播:1890 年 4 月《Scientific American Supplement》等期刊转载,成为当时少数 “可量产化” 的连续摄影设备案例。
  • 协作终结
    • 1889 年 10 月格林Evans 支付 200 英镑(相当于当时工程师 3-4 年工资),买断专利份额,但仍在后续公开场合持续认可 Evans 的贡献(如 1913 年文章中提及 “Evans 的改进让设备更紧凑”)。
↑ 格林的机械相机内部结构
图源:Peter Domankiewicz,2024
↑ 格林和埃文斯的机械相机内部结构
图源:theoptilogue.wordpress.com
↑ 格林的机械相机拍摄的一帧(约1890)
图源:Kinematograph and Lantern Weekly,1909-07-15)

1890-1891:技术分支 —— 与 弗雷德里克·瓦利(Frederick Varley) 的立体摄影机争议

此次协作聚焦 “立体动态影像”,但因技术缺陷与个人分歧无疾而终。

  • 协作背景
    • 1890 年 3 月,格林与土木工程师 Frederick Varley(曾研发碳丝灯、铝合金,对摄影技术有科学兴趣)合作,目标是在 “机器摄影机” (Machine Camera)基础上开发立体版本,同期 Varley 独立申请相关专利(1890 年 3 月 26 日提交,1891 年 2 月 28 日获批,专利号 4704)。
  • 核心发明:立体摄影机
    • 技术设计:双镜头同步拍摄,胶片宽 170mm(6.7 英寸),帧尺寸 75mm(3 英寸)见方,通过 “摇摆滚轮”(rocking roller)拉动胶片(类似后来的 “beater movement”);
    • 缺陷:实际测试( “Race to Cinema” 项目复现实验)显示,设备仅能 1 曲柄 / 1 帧,帧率 1-2fps,且帧间距不规则(10-64mm),无法实现流畅动态;
    • 公开尝试:1890 年末两人在摄影学会演示,播放海德公园 “Rotten Row” 场景的立体胶片(现存于英国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但未解决 “立体观看方式”(无配套立体放映设备)。
  • 协作破裂与专利争议
    • 1891 年 3 月:Varley皇家艺术学会讲座中,将两人合作的 “无银摄影印刷工艺” 独揽为己功,引发格林不满;
    • 专利纠纷:1891 年 8 月 Varley 专利公开时标注 “Patent opposed”(专利被反对),最终因 “技术侵权嫌疑” 延迟至 1892 年才密封,且需按专利局要求修改内容。Peter Domankiewicz (2024) 推测反对者为格林,因专利技术与两人协作成果高度重合;
    • 后续:两人彻底断交💀格林此后从未提及 VarleyVarley 也退出摄影与动态影像领域。
↑ 格林和瓦利的立体摄影机
图源:Science Museum Group
↑ 格林和瓦利的立体摄影机拍摄的序列(1890)
图源:Peter Domankiewicz,2024
↑ 拉奇生物幻影镜镜盘 (1890–1892)
图源:Peter Domankiewicz,2024

1891-1896:破产期的持续探索与 1896 年协作复苏 —— 与约翰·普雷斯特维奇( John Prestwich )的设备开发

1891 年格林因过度投入发明导致破产,但未停止实验;1896 年与 John Prestwich 的协作,是其重返电影技术领域的尝试。

  • 破产期的隐性探索(1891-1895)
    • 1891 年格林全家搬至切尔西国王路,以妻子 Helena 名义开设工作室,继续动态影像实验,现存胶片片段(法国国家电影中心藏)显示其拍摄了工作室周边街道场景(帧率约 3-4fps);
    • 技术转向:开发 “印刷排版设备”(非动态影像领域),为后续经济复苏奠定基础。
  • 与 John Prestwich 的协作(1896-1898)
    • 协作缘起:1896 年 4 月,摄影师 William Prestwich(格林在摄影学会的同事)介绍其子 John Prestwich(21 岁工程师)与格林合作,John 希望借助格林的动态影像经验进入新兴电影行业。
    • 核心发明:
      • “Moto Bijou” 摄影机:
        • 1896 年 8 月联合申请专利,1897 年 7 月获批,专利号 17224。
        • 采用 “周转轮运动”(epicyclic movement),结构紧凑。
        • 1897 年 1 月量产,通过 W.C. Hughes 销售,设备内部印有 “J. A. PRESTWICH” “PATENT APPLIED FOR”
      • 双镜头放映机:
        • 为解决早期放映 “闪烁问题”,设计双镜头交替投射同一胶片,通过帧重排实现连续照明。
        • 1898 年 4 月在水晶宫摄影展展出,但未标注格林名字。
    • 权益侵占:Prestwich 在 1896 年 12 月单独申请法、德专利,1897 年 12 月申请美国专利(专利号 620357),均抹去格林名字,仅保留英国专利的联合署名;Peter Domankiewicz (2024)推测格林获 250 英镑补偿(类似 Evans 的买断金额),但未察觉国外专利被篡改。
  • 参考文献:
    • Greene W, Evans M. Taking Photographs Automatically in a Rapid Series with a Single Camera and Lens: 英国专利10131[P]. 1889-6-21提交临时专利,1890-05 正式获批.
    • HARDING C. (2012). CELLULOID AND PHOTOGRAPHY, PART 3: THE BEGINNINGS OF CINEMA. https://blog.scienceandmediamuseum.org.uk/celluloid-and-photography-part-3-the-beginnings-of-cinema/
    • Peter Domankiewicz (2024) William Friese-Greene & the art of collaboration, Early Popular Visual Culture, 22:3, 218-247, DOI: 10.1080/17460654.2024.24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