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 Animation: Transformation in Commercial Exploration
1973:
| 电影长片《西部世界》(Westworld,1973)
- 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执导
-
通常被介绍为首部使用CG动画技术的电影长片,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首部使用CG动画技术制作特效的电影长片,后来被称为“视觉效果”(VFX)。
- 这段模拟机器人视觉的动画,由计算机动画先驱、“运动图形公司”(Motion Graphics)创始人、制作了第一个用于电影长片(Vertigo,1958)的计算机动画片段的约翰·惠特尼的儿子,小约翰·惠特尼(John Whitney Jr.)在信息国际公司制作。
- 通过对摄影图像进行分色,扫描并转换成矩形块,根据设计好的调色板添加颜色,再重新输出到电影胶片。
《西部世界》CG特效动画技术片段
© 1973 MGM
| 视频游戏:《迷宫战争》(Maze War,1973)
- 开发:史蒂夫·科利(Steve Colley)、格雷格·汤普森(Greg Thompson)和霍华德·帕尔默(Howard Palmer),最初平台:微型计算机 Imlac PDS-1。
-
首款全屏3D第一人称游戏,但当时的电脑只能渲染3D模型的线框。
- 游戏最初被设计成一个技术展示,单玩家在其中探索一个三维迷宫,展示Imlac PDS-1小型计算机的矢量图形能力,后来发展成多玩家互相射击。
|视频游戏《抓到你了》(Gotcha,1973)
- 开发:雅达利(Atari),平台:街机
-
首款彩色视频游戏
- 受限于当时计算机能力,彩色游戏的普及还有一段路程。
| 视频游戏:南梦宫(Namco)与雅达利合作,把《乓》(Pong)进口到日本
- 街机游戏在日本迅速推广,并很快跟上了美国的技术水平。
- Namco,日本著名游戏发行商,最初由中村雅哉在1955年成立“有限会社中村制作所”,1971年开始使用Namco品牌,2005年与万代合并,如今称为“万代南梦宫娱乐”。
| 技术研究:犹他大学的裴祥风(Bui Tuong Phong)开发了3D着色法“风”(Phong shading )
- 与此前的“古鲁德着色法”(Gouraud shading)相比,它能提供更逼真的光滑曲面效果,但运算量更大。
- Phong, B. T. (1973). Illumination of Computer-Generated Images.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Utah.
- Phong B T. Illumination of Computer-Generated Images[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75, 18(6): 311–317.
| 早期动画系统:ANIMA
- 使用集成编程语言的早期动画系统,用于定义计算机生成的运动。
- 注重易用性和可扩展性,与外部控制装置相连,如旋钮、按钮和操纵杆以及命令行控制。
- 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图形研究小组(CGRG)的曼弗雷德·克内迈耶(Manfred Knemeyer)开发。
- 1977年,在多位CGRG成员的努力下开发出后继版 ANIMA II。
| CGI软件:FaceIt
- 采用关键帧动画技术混合多张图像以生成面部画像,这一技术引起了警方和调查机构的高度关注。
- 马克·吉伦森(Mark Gillenson)在查尔斯·丘里(Charles Csuri)早期在线条画融合领域的研究基础上开发。
-
是首批为形态变形技术(Morphing)奠定基础的正式贡献之一。
- ⚠︎ 未考证到具体发明年份,根据俄亥俄州立大学官方资料推测,大约在1972-1973年间。
| 个人电脑:施乐奥拓(Xerox Alto)
- 施乐公司推出的最早的个人电脑原型之一
-
带来了世界上首个“所见即所得”编辑器、鼠标、图形用户界面和位图显示器。
| 下一代娱乐设备开始报幕:
- 马丁·库珀(Martin Cooper)和他的开发小组带来了第一部“手机”;
- 弗兰克·贝克(Frank Beck)和本特·斯坦普(Bent Stumpe)开发了第一个透明的“触摸屏”;
- 美国西屋研究实验室带来了第一台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
-
它们的后续发展最终在21世纪为动画技术创造了一个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