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时代孕育了“电影动画”,
而电视时代又迎来了“电视动画”,
动画在每一代人类媒体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浪潮中都积极应对,从未怠慢。
20世纪初,随着电影技术的完善,电影逐渐占据了几乎整个视听娱乐市场。电影之外的动画形式陆续退出大众视野,而电影和电影动画,在技术原理、设备、耗材、制作乃至发布形式上都深度交融,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再现生命和创造生命,在电影和动画的相互跨界中已经难以分清。对于电影动画,有两种理解:其一,基于电影技术框架的动画,其二,基于电影艺术框架的动画。但正如前文所述,大多数人是从电影院认识电影动画的,他们不会了解所谓电影的技术大多数也是动画的技术,这导致了所谓动画的电影化,电影创作的一系列必要内容,如剧本、分镜、角色、场景、道具、灯光、表演、配乐等,也被理解为动画的必要内容。动画纯粹作为一种拟生技术的概念逐渐被淡化,作为一种戏剧艺术的概念开始建立,而在构建动画艺术本体的过程中,戏剧电影成为了动画的模板。至于电视动画,可被理解为电影动画的近亲,尽管在媒介、传播和播出场所上有所不同,但在制作环节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反而是电影和电视的商业竞争导致动画行业发生了一系列转变,传统动画技术的瓶颈也逐渐显现。
电影和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延续至今,与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一代大众娱乐平台共融。本章所关注的是1910-1980年代之间,在电影院和电视平台播出的传统动画的技术发展,而数字动画技术的发展将在后文另行讨论。
#4.1 电影时代的传统动画技术
作为一种概念,动画和电影都源于人类对生命的好奇,前者始于人类对创造生命的兴趣,后者始于人类对记录生命的兴趣。作为一种技术,两者都获益于人类众多文明演进的积累,是科技和人文的结合体。作为一种艺术,它们都属于动态视觉艺术,都具叙事功能,借鉴了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等多种已有的艺术形式。它们都经历了从科学到艺术,从小众到大众的发展历程,尽管动画在数千年来已经重复过很多次这样的变化,而电影,刚刚从一种技术衍生出一种艺术。
在电影时代,胶卷是动态影像最主要的载体,胶卷(film)和电影(film)分享着同一个术语。20世纪初,电影开始把拍摄和放映以外的工作,交给动画;而动画,则把拍摄和放映的工作,交给电影。于是,一种有趣的发展开始了,越来越多电影使用动画技术来制作,越来越多动画选择以电影技术呈现。
动画,从兼容,到被兼容,在与电影深度混合的过程中,动画,被电影化,而电影,同样也开始了动画化。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10-1914)
Read More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15-1919)
Read More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20-1924)
Read More
#4.1 动画和电影技术的两栖应用(1925-1929)
Read More
#4.1.3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30-1934)
Read More
#4.1.3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35-1940)
Read More
#4.1.4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40-1944)
Read More
#4.1.4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45-1949)
Read More20世纪前叶,动画找到了有史以来最适合自己的舞台,但动画也因此被当成了电影的子集,并在整个20世纪几乎无人质疑。
不管是从动画意识的开始,还是从实际可观看的动画算起,动画,早在电影出现之前就诞生了。事实上,动画的发明比电影要早也已经成为各大主流百科全书上的共识,动画技术所覆盖的领域也远不止电影产业,但动画还是经常被认为是电影的子集。这一奇怪现象,既归因于动画和电影分享了几乎相同的“前电影”“前动画”历史,也归因于电影的萌芽,刚好与动画技术从“直接机械移动”向“序列图似动”转变的重要时期重合,更甚,他们在早期还出现大量的术语混用问题。这一切造成了动画的电影化,它在20世纪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这一误会的持续将为21世纪动画的发展带来麻烦。
#4.2 电影动画和电视动画的技术分野
电视时代的到来,让动画技术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舞台。
而电视动画的发展,自然冲击了已有的电影动画——这在动画发展史上早已多次上演。
1950年代,从影院到电视——动画媒介的转折时代
电视的迅速普及开启了新的视听娱乐时代,传统影院动画受到冲击。电影动画也迎来了一个既亲密又恼人的“兄弟”——电视动画。好莱坞反垄断案终结了动画短片随电影“打包”放映的模式,加上高昂成本与观众分流,许多制片厂被迫缩减影院动画,转向更具市场潜力的电视领域。
影院与电视在屏幕大小与清晰度上的差异,使制作标准出现分化:电影动画以高成本、高质量和视觉创新维持院线魅力;电视动画则以低成本、短工期和高产量满足节目的巨大需求,涵盖连续剧、广告、栏目包装与教育动画等类型。“有限动画”在电视时代被进一步培育,而“院线级”成为了影院动画的的艺术底线。
这一时期,易燃的赛璐璐胶片被更安全的醋酸纤维素胶片取代,制作安全性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动画制作行列,带来多样的风格与叙事,使动画在媒介转型与全球交流中迈向崭新的时代。
电影动画与电视动画在制作技术上并无本质区别,
但在视觉要求、观众群体、时长数量与商业模式上的差异,
这让它们自1950年代起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4.2.1 电视动画的诞生和电影动画的迁移(1600-1950)
Read More
#4.2.1 电视动画的诞生和电影动画的迁移(1950-1954)
Read More
#4.2.1 电视动画的诞生和电影动画的迁移(1955-1959)
Read More
#4.2.2 电视动画的量产和电影动画的坚守(1960-1964)
Read More
#4.2.2 电视动画的量产和电影动画的坚守(1960s)
Read More#4.2.2 电视动画的量产和电影动画的坚守(1965-1969)
Read More
#4.2.3 传统动画技术进入瓶颈期(1970s)
Read More从19世纪末到1970年代,电影时代和电视时代相继而来,而基于电影技术框架的动画技术,在这大半个世纪中,从懵懂的摸索到形成行业,从个人艺术创作到流水线生产,它已构建完所有必要的基础,也逐渐看到了传统动画技术的边界。但人类的文明仍在演进,动画技术也早已在人类的科技发明中发现了新伙伴,并在电影动画和电视动画产业互相竞争的时候,悄悄地架起了全新的舞台——“计算机动画”,它将逐渐接替电影动画,成为动画技术发展史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