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院开始放映4K分辨率的电影,但真正的4K影片资源还不多。
🎞 CG+实拍电影长片《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2011)
-
导演:鲁伯特·瓦耶特(Rupert Wyatt)
- 带来了在视觉和“情感”上都十分逼真的数字动物角色。
- 维塔数码改进了自己的运动捕捉系统,以便演员能够离开摄影棚,在实景现场进行表演和运动捕捉,从而获得更好的互动体验。
- 鉴于人类和猩猩脸部肌肉的差异,一个新的脸部肌肉系统和眼睛系统被开发,用于调整表演。
- 维塔数码新开发的毛发系统 “Barbershop” 也在该片中使用,
- 允许艺术家使用熟悉的美容工具(刷子、梳子、剪刀、吹风机等),以及纯数字工具(弯曲、成团、卷曲等)直接编辑复杂茂密的毛发。不
- 同于传统的毛发编辑方式,以毛囊曲线模拟一组头发,而是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直接编辑每一根头发,主要开发者获 🏆 87届奥斯卡技术成就奖。
🎞 实拍+CG电影长片《加勒比海盗:惊涛怪浪》(2011)
-
导演:罗伯·马歇尔
-
首次使用了工业光魔新开发的运动捕捉系统“几何跟踪器”,
- 通过印在服装上的圆形分形图案直接追踪动捕服本身,
- 主要开发者罗纳德·马利特和克里斯托弗·布雷格勒获 🏆 88届奥斯卡技术成就奖。
🎞 实拍+CG电影长片《雨果》(Hugo,2011)
-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 把古老的自动机重新带进屏幕,15个专门制作的真实自动机被用于拍摄,但也使用了数字模型。
- 该片还包含了多个早期经典电影致敬镜头,同样是混合使用了各种实际特效和数字视效技术。
- 视觉特效主要由最初成立于德国的跨国视效公司皮克素蒙多制作。该公司利用其工作室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特性,实验了所谓“007”工作模型。
- 把工作切割给不同时差的工作室,通过网络系统管理、审核和反馈,一方面是总有正在工作的团队,另一方面也利用各个地方的团队获取更多地区项目,
- 这类全球化合作模式在2010年代开始普遍。
🎞 实拍+CG电影长片《美国队长》(2011)
-
导演:乔·庄斯顿
-
成为首部使用数字技术替换演员身体的电影长片,
- 洛拉视觉效果公司综合使用了2D图像变形、真人替身演员、手工动画绘制等多种技术实现主角“变身”前后的身体变化。
-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确实制作了主角的3D数字替身,但仅用于参考。
🎞 实拍+CG电影长片《美少女特工队》(Sucker Punch,2011)
-
导演:扎克·施奈德(Zack Snyder)
-
运动图像开发了有限元破碎工具集“Kali”,
- 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允许艺术指导的破碎模拟系统。
- 该工具集后来在多部电影中持续更新,主要开发者本·科尔获 🏆 87届奥斯卡技术成就奖。
🎞 CG+定格+传动手绘动画短片《神奇飞书》(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2011)
-
导演:威廉·乔西(William Joyce,1959-),布兰登·奥尔登堡(Brandon Oldenburg);制作公司:Moonbot Studios;发布日: 2011年1月30日
- 一部结合数字动画、微缩模型和传统手绘动画技术创作的综合技术动画,但普通观众几乎无法区分具体是哪种动画技术,用在了哪里。
- 这种被称为“综合动画”或“混合技术动画”的制作方式,成为2010年代动画艺术的技术特色 🎩 。
🎞 CG动画短片《海盗》(2011)
-
导演:奥洛夫·布尔曼;制作公司:瑞典迈德本德动画工作室。
- 瑞典迈德本德动画工作室展示了一种前所未见的高超绑定技术,使3DCG角色表现出近乎传统手绘动画般自由、夸张、狂野的变形动画,
- 该工作室后来一直以“非自然主义”的3D数字生物角色动画闻名🍔。
🎞 CG动画长片《小熊维尼》(2011)
-
导演:;制作公司:迪士尼。
- 迪士尼再次推出传统手绘动画风格的动画长片《小熊维尼》,虽收到了好评,但票房成绩很一般。
- 截至2022年,迪士尼再也没有推出传统动画风格的长片了。
🎞 电视动画《魔法少女小圆》(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2011)
-
导演:新房昭之。
- 重新定义了日式“魔法少女”动画的既有概念,并把多种“非主流”动画艺术形式引入曾被定义为千篇一律、廉价量产的日本电视动画制作中。
🎮 视频游戏《黑色洛城》(L.A. Noire,2011)
-
开发:澳大利亚Team Bondi
- 使用了深度分析公司开发的“MotionScan”性能捕捉技术制作游戏动画,
- 利用32台高清摄像机捕捉真人演员的每一个脸部运动细节,再转移到数字角色动画,
- 显著地提升了游戏角色的脸部表情动画表现,而这一直是游戏动画和电影动画之间主要的差距。
🎮 沙盒视频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2011)
-
开发:瑞典Mojang Studios(2014年被微软收购)
- 使用体素储存地形数据,但使用多边形渲染将每一个体素渲染为一个立方体的“块”,营造出一种既怀旧、又现代的视觉效果。
🎮 视频游戏《我的妹妹哪有这么可爱:携带版》(2011)
-
发行:万代南梦宫娱乐公司
-
使用了中城哲也开发的伪3D动画软件“Live2D”,
- 让2D角色模拟3D动画效果,虽然可表现动作有限,但十分流畅自然。
- 主要用于游戏动画制作,但也可以用于制作动画短片或动图等,如今已经衍生出多个系列软件。
🎮 视频游戏《巫师2:国王刺客》(2011)
-
开发:波兰游戏开发商CD项目
- 首款使用波兰游戏开发商CD项目为非线性角色扮演视频游戏开发的“红色引擎”制作的游戏。
🖥️ 帧商店为伦敦证券交易所制作了一座大型的实时数据可视化动画装置,
- 包括多组屏幕,以绚丽的实时图形动画实时显示着市场走势和价格,
- 虽然没有预设的剧本与叙事,但屏幕上的点和线每天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这是实时数据可视化动画的奇妙之处。
📱中国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快手”的雏形“GIF快手”。
- 2013年转型为短视频社区手机应用,后陆续加入美颜、滤镜、动态挂件、特效等功能。
硬件开发:
APU
-
超威半导体公司发布第一款“加速处理器”(APU),
- 这意味着一块芯片同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的性能,是芯片集成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 支持微软的“DX11”。
硬件开发:
F65 CineAlta
-
索尼推出新一代4K数字摄像机,
- 具有开创性的高分辨率成像传感器、出色的动态范围、全4K输出、独特的照相定位和真实的“原材料格式”录制。
- 它迅速被行业广泛采用,获 🏆 89届奥斯卡科学与工程奖。
硬件开发:
BVM-E 系列
-
索尼推出的专业监视器,
- 精确的宽色域使其能在拍摄现场获得更可信的图像预览,确保现场素材在后期制作中准确再现,获 🏆 87届奥斯卡科学与工程奖。
硬件开发:
Galaxy S2
Sensation
iPhone 4s
-
三星、宏达国际电子和苹果相继推出了首批支持1080P高清数字视频录制的智能手机,
- 使用手机作为专业视频拍摄工具开始成为可能,这将极大地降低专业影视行业的准入门槛。
硬件开发:
巨幕
-
中国电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团牵头开发的大屏幕立体电影放映系统,
- 使用两台数字放映机、圆偏振立体眼镜,拥有更好的兼容性、性价比和商业策略,
- 在中国迅速成为 IMAX 系统的有力竞争者 ☕ or 🍵 。
硬件开发:
PlayStation Vita
-
索尼推出8世代便携游戏机,
- 除视频游戏外还包括其他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功能,但它最终被真正的智能手机取代 👻 。
硬件开发:
任天堂3DS
-
任天堂推出首款8世代便携游戏机,
- 最大特点是使用了视差障壁技术提供裸眼立体图像效果,支持AR功能,该系列有5个衍生机型。
- 8世代游戏机的硬件设备创新似乎进入瓶颈,与7世代相比只有一些基本性能(速度、分辨率、存储量等)的提升。
软件开发:
WebGL
- 3D绘图协议,JAVA脚本语言的应用程序接口,在不使用插件的情况下为网页的3D图形提供加速渲染,
- 最初由 Mozilla 基金会开发,现由科纳斯组织维护,如今几乎所有主流网页浏览器均支持网络图形库WebGL。
软件开发:
OROCHI 3
-
硅工作室开发的一体式游戏引擎,
- 提供开发所需的各种功能的工具和库,包括图形、音频、物理模拟和游戏逻辑等。
软件开发:
Miarmy
-
中国成都心智网络科技公司开发了基于3D动画软件MAYA的人群动画模拟插件。
- 用于渲染由多个移动软件代理或实体组成的场景,可结合MAYA原有的各种动画、动力学功能使用,
- 集成英伟达的PhysX引擎,兼容多足生物和鸟类,适用于多款主流渲染器。
- 被行业广泛采用,获 🏆 第70届技术与工程艾美奖。
软件开发:
Golaem Crowd
-
Golaem团队也发布了其基于MAYA的人群模拟插件,
- 允许基于独立代理模拟可控制的角色群,尽管同样依赖人工智能,但也以艺术家友好和艺术家控制为宣传特色。
- 适用于多款主流渲染器。
软件开发:
Embree
-
英特尔开发了高性能光线追踪内核集合,
- 帮助数字图形工程师提高其照片真实感渲染应用程序的性能,
- 被行业广泛采用,获 🏆 92届奥斯卡技术成就奖。
软件开发:
ObaQ
-
工业光魔内部渲染队列管理系统,
- 由弗洛里安·凯恩兹开发,具有高度可扩展的分布式架构。
- 获 🏆 83届奥斯卡技术成就奖。
软件开发:
Verto Studio 3D
-
首批基于平板电脑的3D应用之一。
- 由迈克尔·法瑞尔开发,包括基础的建模、材质、灯光和渲染功能
软件开发:
WeVideo
-
WeVideo推出基于云的在线视频编辑平台,
- 可以在网页浏览器和智能移动设备(安卓和苹果手机操作系统)上运行。
- 虽然当时的移动设备性能还未能很好地支持这类程序,但影视动画制作迈向便携设备的进程已明朗,它们等待的只是硬件设备技术的提升。
软件开发:
Hype
-
美国喧哗软件公司开发了基于HTML5的动画软件,
- 提供传统手绘、关键帧、网页、电子卡、电子书、信息图、演示说明等多种动画的创建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