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 2025-03-15 00:38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正在搬运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稍后补更,搬运完成后将启动新内容增补,期间内容变动可能频繁,请谅解并耐心等待!
4世纪
中国“长卷画”的起源可能与中国古代竹简的阅读习惯有关,多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在宣纸或绢布长卷上绘画,以全景图、连环图或图文结合的方式,描绘大型风景、历史纪录、生活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在观看的时候,通过人手控制两端卷轴的收展,画面便会在双手之中移动,配合转轴和画卷的边缘,长卷画因此成为最早的画面在“镜头”中平移的手动动画放映设备。4世纪顾恺之的《洛神赋图》、10世纪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11-12世纪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15-16世纪仇英的《汉宫春晓图》等均为历代经典。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网站

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8世纪
类似的长卷画在日本被称为“绘卷”,可追溯至8世纪的奈良时期的《绘因果经》。而明显用于讲述故事的绘卷成型于平安时代(794-1185)。
10世纪
约10世纪,欧洲经济复苏,纺织业尤为见长,绣有叙事画的挂毯在欧洲王侯贵族中开始兴起,这种挂毯多数用来挂在走廊或房间的墙壁上,既装饰也保温,有的由多块小挂毯组成一个故事,也有像长卷画般用连续图像叙事的,至于它的出现与中国长卷画和日本绘卷有无关联,则无从考证。11世纪后期的“贝叶挂毯”是其中经典,长达70米的刺绣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描绘了一段关于诺曼底的历史故事,包含58个情节画面。
12世纪
大概在镰仓时期(1185-1333),日本出现一种使用绘卷讲故事的活动“绘解”,随着故事的讲述,画面在两个卷轴之间被缓慢平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种艺术品上出现多个连续图像,看起来似乎有点像动画序列的案例越来越多。动画考古不需要再从那些稀碎的文明痕迹中翻寻动画的意识,而是把某些艺术种类直接归入动画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