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背后,每一位推动着动画技术发展的人,都值得被认真记录。

#1.1.1 石器时代的洞穴画 约 30000 BCE →

#动画技术发展史
本文于 2025-05-16 20:50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已出版部分的文字内容已搬运完毕,正在进行因版面限制未收录内容的增补,期间内容更新日期比较频繁,请通过导航的专题导航进入,避免迷路~

从定格时间的剪影到释放想象的羽翼,人类对动态造物的执念,早已镌刻在文明基因深处。
自视觉艺术的伊始,在坚硬岩石上探索,在跳动的火光下幻想,用原始工艺咏叹坚强跳动的生命脉搏,这不仅是视觉魔法的起源,更是人类用创造力对抗时间熵增的永恒仪式。

  • 位于法国南部肖维岩洞(Chauvet-Pont d’Arc Cave)的洞穴画,是目前动画考古溯源中发现的最古老的案例
  • 关于肖维岩洞的年代测定,学界至今仍有争议,有趣的是,基于放射性碳测试等科学测算研究的多位学者均倾向于更早的年代,而根据艺术造型和风格作比对研究的学者们则更倾向于更晚的年代。
    • Clottes J. 的观点:两个时期,一个距今约32000-30000年,另一个约27000-26000年。
      • Clottes J. (2003), Chauvet Cave: The Art of Earliest Times. Salt Lake City: 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214.
    • Quiles A. 等学者的观点:两个时期,一个距今约37000-33500年,另一个约31000-28000年。
      • Quiles A., Valladas H., Bocherens H., et al. (2016). A high-precision chronological model for the decorated Upper Paleolithic cave of Chauvet-Pont d’Arc, Ardèche, France. PNAS, 113 (17) 4670-4675.
    • Züchner C. 的观点:红色画作来自Gravettian文化 (约公元前28000–23000年),黑色画作来自早期马格德琳文化(约公元前18000–10000年)。
      • Züchner C. (2000 Feb 21). Grotte Chauvet Archaeologically Dated. www.rupestre.net/tracce/?p=2812
    • Pettitt, P.Bahn, P. 认为:放射性碳测试推断的年代早得令人吃惊,不能仅依赖改测试方法。
      • Pettitt, P., & Bahn, P. (2003). Current problems in dating Palaeolithic cave art: Candamo and Chauvet. Antiquity, 77(295), 134-141.
    • von Petzinger, G.Nowell, A. 认为:虽然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肖维岩洞属于奥瑞纳文化(Aurignacian),但与该年代不符的复杂风格和精巧技术引发质疑,也许是时候重新审视目前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使用的文化边界。
      • von Petzinger, G., & Nowell, A. (2014). A place in time: situating Chauvet within the long chronology of symbolic behavior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74, 37–54.
  • 肖维岩洞终端石室“大面板”上宽达10米的巨型洞穴画,是最常出现在动画起源介绍中的案例。画面由8组图像组成了一场狩猎故事,包含洞狮、马、野牛、猛犸象和羊毛犀牛等动物。画面中几乎所有动物都朝同一方向前进,这种构图在旧石器时代绘画中是很少见的,呈现出一种磅礴的运动感。在右边的画面中,画师似乎有意识地以两个不同的镜头来描绘故事:一个是十几只狮子在咆哮着捕猎,狮子的姿态看起来就像后来逐帧手绘动画序列图叠加效果;而另一个镜头是被狮子捕猎的野牛奋力逃跑的画面。中间凹槽旁边有一只朝向相反的犀牛似乎是爬在岩石上观看右边的战况,也可能是在看凹槽中出现的马。最左边的几只洞狮动态自下而上似乎在延续,盯着后面凹陷岩石里落单的小犀牛。
  • 该石室的其他地方还有一些与洞狮有关的洞穴画,它们组成了一个关于洞狮生命循环的故事。
  • 肖维岩洞中另一幅被称为“马板”的洞穴画,在惊讶于画家对马匹结构和明暗刻画之细致之时,关于画家是想表达4匹马,还是1匹马的4个姿势也引起了讨论。兰德尔·怀特(Randall White)认为是1匹马在不同位置或者不同时期的表现,理由是很少在大自然中看到4匹马如此紧密地并列。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组原始的“快速时间”和“变形”动画,艺术家可能自下而上描绘了一匹马的成长过程,它们逐渐上扬的头部姿态,传达出一种时光的推进,岁月匆匆,抬首间已然老去,这难道不是现代动画中常见的片段吗?
    • White R. (2003). L’art préhistorique dans le monde, Paris: Éditions de La Martinière, 240.
  • 肖维岩洞穴画并非个例,在附近地区其他旧石器遗址中还发现了很多表现动物瞬间动态或连续动态的案例。
  • 如上述案例仍难以推论艺术家是否具有对明显的动画意识,以下这些利用残影造成运动模糊效果,和分解动作逐个排列的案例可能更有说服力。任何一位动画师看到这些洞穴画,都会联想到动画的序列帧。
  • 肖维岩洞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Cueva de Altamira)均发现了“多足”野牛的洞穴画,画家似乎尝试通过残影让野牛看起来就像在走动。
  • 而位于法国西部拉马什洞穴(La Marche)发现了一个石刻马图,全身的重影让人感觉这匹嘛在进食。
  • 学者阿泽马(Marc Azéma)和里维尔(Rivère F)指出,在其研究的12个旧石器时代洞穴中,有53个案例使用到类似的残影手法来描绘动物的运动,其中表现31例腿部走动,22例头部晃动,8例尾部摆动,并极力证明这些洞穴画具有“明显的叙事意图”和“运动的表现”,认为它们就是石器时代的动画。
    • Azéma M., & Rivère F. (2012). Animation in Palaeolithic art: a pre-echo of cinema. Antiquity. 86,316-324.
  • 或许旧石器时代的画家们已经注意到动物在快速运动之时会产生重影,并试图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出来,这种原始的拟动技术事实上一直流传于各种静态艺术中,直到今天。
  • 除了重影图像,也有发现连续排列的几乎等比例的序列式图像。
  • 纳特·福克(Nat Falk)在其《如何制作动画卡通》中指出,原始人类尝试在绘画中获得运动感,是已知最早公开发表的相关观点的著作
    • Falk N. How to Make Animated Cartoons[M]. New York: Foundation Books, 1941: 9
  • 结合石器时代照明的特质,还有一种大胆的猜测是,当时的艺术家利用火把模拟动态照明效果,使洞穴画产生幻动的错觉瓦赫特尔(Edward Wachtel)指出,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一些洞穴艺术中,艺术家尝试通过静态图像表现出“电影般”的动态效果,通过笔刷、吹箭、岩石的不规则表面和火光共同创造了作品的观看条件;甚至指出其中一些覆盖着多条平衡凹槽的动物壁画,不是刻意破坏,而是一种原始的“光栅变形画”;更有趣的是,他尝试把这些电影般的图像解析为原始时代对年轻人的“狩猎教育”,利用火把的局部照明特点引导叙事。
    • Wachtel, E. (1993). The First Picture Show: Cinematic Aspects of Cave Art. Leonardo 26(2), 135-140.

虽然如今已经难以证明当时的艺术家是想要表现一群动物还是一只动物的几个不同动态,但这些洞穴画是目前已知的人类艺术遗产中,最早的,对动态的记录和表现。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就是石器时代的动画剧院

其他古老岩画

随着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洞穴画作为动画起源的观点已经被各大百科网站、动画教材等录入。动画考古学者们在世界各地的洞穴画、岩画遗迹中陆续翻找到更多不同地区人类对再现生物运动的努力,如中国内蒙古的阴山岩画(新石器-近代)、云南的沧源岩画(距今约3千年),埃及的游泳者洞(Cave of Swimmer,距今约1万年)、野兽洞窟(Cave of Beasts,距今约7千年)等。

有趣的是,尽管相距遥远,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似乎都选择了类似的方式再现运动——
即比例相近的,运动分解图堆叠,或排列。

当然,原始时代人类依赖狩猎生存,自然会关心和学习其他猎食动物的生活行为,我们不能排除这些洞穴画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因对猛兽的崇拜或认同,在大量描绘中偶然巧合的可能性。

在这些洞穴画中重复出现的,
对生物运动瞬间的关注,对动感和变化的表达,组图中的原始分镜和叙事等特征
它们至少体现了原始人类动画意识的萌芽,
理应被划入动画的起源。

本站内容支持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SA(即署名+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署名样式:
文章名称:《#1.1.1 石器时代的洞穴画》
文章链接:anianima.com,遵循CC BY-NC-SA协议。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anianima.com

一个执着关注和记录动画技术发展史的网站

版权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