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背后,那些为动画技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都值得被认真记录。

可以“投影”的透光鉴

本文于 2025-03-14 21:03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正在搬运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稍后补更,搬运完成后将启动新内容增补,期间内容变动可能频繁,请谅解并耐心等待!

中国汉代(前202年-220年)出现了一种可以“投影”的“透光鉴”,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见日之光”便是其中之一。经过现代科学研究,这类镜子的“投影”原理是通过特殊铸造技术,使铜镜正面出现肉眼难辨的低浮雕而形成的,虽非真的透光,但这是古人对投影的成功探索。

透光镜随着对外贸易流传海外,被称为“中国魔镜”,在一些欧洲相关史料中,日本也被认为制作过这种镜子,因此有“东方魔镜”一说,“魔镜投影”这个概念也随之传播,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和研究,因此不能排除它对后来相关研究的启发性作用。

而根据沈括的描述,透光镜的制作方法在宋代已经失传。

“世有透光鉴……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余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梦溪笔谈·器用》(沈括, 11世纪)

本站内容支持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SA(即署名+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署名样式:
文章名称:《可以“投影”的透光鉴》
文章链接:anianima.com,遵循CC BY-NC-SA协议。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anianima.com

做动画的·马

版权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