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背后,那些为动画技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都值得被认真记录。

#1.1.5 被当作动画子集的漫画

本文于 2025-04-28 01:36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正在搬运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稍后补更,搬运完成后将启动新内容增补,期间内容变动可能频繁,请谅解并耐心等待!

漫画和动画本来不存在从属关系,但现代漫画却经常被当作动画片的子集。“动漫”“二次元”“宅文化”“ACG”等概念把动画和漫画牢牢地捆绑在一起,甚至以“国漫”来统称中国漫画和动画。事实上,漫画早已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圈中独立地发展着,在技术和风格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直至20世纪才逐渐“同化”,而动画片,也恰逢此时进入发展期。虽说现代动画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大量科学家和工匠大师的好奇之心,但漫画家也一直参与其中。在整个传统动画时代,绝大部分著名动画师都有漫画背景,这种情况在数字动画时代有所改变,但总体上依然有不少动画师,同时也是漫画师。随着娱乐产业生态圈进入所谓的“IP”时代,电影、动画、漫画、游戏和小说等协同组成庞大的产业链,漫画和动画的关系更加亲密。

可能所有历史悠久的东西,都有一种相似的特质,漫画和动画一样,它也善于与各种当代艺术结合。

从艺术的角度看,漫画,也行是最古老的绘画艺术,它比任何其他绘画类型都更接近被称为人类艺术起源的“洞穴画”,世界各地的洞穴画看起来都很符合漫画特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漫画在不同的人类文明圈中独立地发展,而各国的漫画研究学者都会把那些具备漫画造型美学,夸张、简练、写意的绘画,以及具有叙事功能的壁画、长卷画、插图、连环画等案例,全部纳入漫画的起源,直到过渡成所谓的现代漫画。

约7世纪左右,中国发明了可印刷图像的雕版印刷术,插图本成为漫画最早的可复制、可传播媒介。中国的雕版印刷术通常使用密度高的木材,因此也称为木刻板画,这项技术很快便随着唐朝的丝绸之路传往世界。但雕版印刷术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漫画的表现形式。

尽管很多唐代人物画也十分适合被称为漫画,但中文“漫画”一词在最早见于北宋,当时指的是一种形态潇洒、动作如画的水鸟。宋代画家石恪梁楷等狂放、夸张又饶有生趣的写意人物画,经常被引用为中国古代漫画的经典案例。《列女传》(约1063)是已知最早的连环画式插图书拓印版本。

日本漫画的起源通常追溯至12世纪,经常被认为是动画起源之一的《鸟兽人物戏画》也经常被介绍为日本漫画的起源。

14世纪末,日本兴起一种面向大众娱乐的插图小说本,被称为“御伽草子”或“奈良绘本”,它结合了绘卷和普通散文小说,至20世纪逐渐失去流行地位。

欧洲中世纪的插图与动画也有很多共同点,它们都需要经过设计、 描线、上色、再按顺序排列以便观众阅读,色彩风格与早期赛璐璐动画差不 多,都使用简单且生动的图像,而面向大众、用于教育或娱乐,是两种艺术的共同目的。约1470年,亨夫林作坊出品的德国中世纪诗歌《西格诺》插图手抄本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大约201幅小插图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画面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同一场景中角色的大小和位置都基本一致,看起来确实有点像动画的序列帧。

而欧洲壁画大师的夸张、滑稽的速写草稿也被认为是起源之一,具体时间无考。印刷术依然是漫画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传入的雕版印刷术,最初只被用于布料印刷,直到15世纪末,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的印刷机在欧洲普及,造纸业也开始兴旺,印刷的书本才有机会成为大众消费品,但有图像印刷的书本依然很贵。15-16世纪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一些手稿也被认为描绘了动画的序列。

明代是中国插画本的黄金时代,插图行业开始形成,题材广泛,“饾版”技术使彩色印刷更加便捷,“拱花”凹凸印刷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李时珍的《草本纲目》(1578)、文俶的《金石昆虫草木状》(约1620)、吴发祥的《萝轩变古笺谱》(1626)、胡正言的《十竹斋画谱》(1644)等都是当代精品。

明末清初书画家朱耷《孔雀竹石图》(约1626-1705)是古代讽刺漫画的经典代表。

清康熙年间,聂璜《海错图》(约1698年)描绘了各种造型别致的海洋生物,夸张的眼睛和表情,赋予了一种特别的“人性”,与现代漫画几乎没有差异。

18世纪后期,日本也开启了他们的现代漫画史。1770年代出现的“黄表纸”被认为是早期的漫画本之一,而从12世纪鸟羽僧正的画风发展出来的,被称为“鸟羽绘”或“江户漫画”的浮世绘漫画风格也逐渐兴起。18世纪末,术语“漫画”开始被经常使用。

撇开起源之争,约18世纪,欧洲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接连驱动下,普罗大众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大众娱乐消费群体,为现代漫画行业的形成提供了基础。1734年,英国著名画家威廉·霍加斯的刻版印刷画《现代道德学科》,经常被介绍为欧洲现代漫画史的起点。

1814年,葛饰北斋开始出版《北斋漫画》,成为19世纪前期日本漫画代表人物。当时的日本漫画一般带有禅画、浮世绘等日本传统画气息,而又使用简练、夸张、写意的手法描绘,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幽默感。但漫画多被认为是平民之间的消遣方式之一,漫画师收入也不高。

1825年,英国出版的《格拉斯哥窥镜》成为欧洲最早的漫画杂志。1837年瑞士画家罗道夫·托普佛出版的《欧德巴克历险记》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本“漫画书”。

1841年创刊的英国讽刺漫画杂志《潘趣》,其名字可能与18世纪后期开始在英国流行的滑稽木偶角色“潘趣”有关。随着《潘趣》的流行,“卡通”一词重新定义为“幽默的插图”,卡通自此成为现代幽默漫画的代名词。

大约在这个时候,新兴的光学动画玩具开始邀请漫画家来绘制动画,由于也是以幽默主题为主,于是卡通又成为了动画的代名词。但事实上,动画和漫画,都只是可以用来表达幽默,而不等于幽默。

19世纪中后期,欧洲的漫画杂志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据点传播,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印度等地也陆续创办了类似《潘趣》的漫画杂志。
加拿大:《加大拿潘趣》(1849-?);
澳大利亚:《墨尔本潘趣》(1855-1925)、《阿德雷德潘趣》(1878-1884);
日本:《日本潘趣》(1862-1887)、《團團珍聞》(1877-1907)、《TOBAE》(1887-1889);
中国:《中国潘趣》(1867-1876)、《上海潑克》(1918-1918)、《上海漫画》(1928-1930);
印度:《阿瓦德潘趣》(1877-1937)。

至1890年代,美国漫画也开始向世界输出。

20世纪是漫画和动画最亲密的时期,相似的产业生态圈让它们主动靠近,并分享着相似的受众,受欢迎的漫画经常被改编成动画。漫画家们开始在电影里画“会动的漫画”,他们在把漫画带进电影动画的同时,也把电影的一些概念带进了漫画。于是,漫画逐渐被当成动画的子集,但这一情况随着数字动画技术的发展逐步改变。总之,无论漫画是不是动画的子集,漫画确实是动画的起源之一,也和动画手牵手走过一段重要时光。漫画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动画的一个重要伙伴。

事实上,动画确实和所有传统艺术都有渊源,因为它本质上就是把各种静止的艺术作品变成“生动的”“有生命力的”样子。

参考文献:

Bendazzi G. 动画: 一部世界历史, 第1卷: 基础-黄金时代[M]. 博卡拉顿:CRC出版社, 2015:7-8.

本站内容支持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SA(即署名+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署名样式:
文章名称:《#1.1.5 被当作动画子集的漫画》
文章链接:anianima.com,遵循CC BY-NC-SA协议。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anianima.com

做动画的·马

版权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