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 2025-03-19 02:44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正在搬运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稍后补更,搬运完成后将启动新内容增补,期间内容变动可能频繁,请谅解并耐心等待!
稀有秀(Raree show),也称窥视秀(peep show),是一种通过一个小孔或放大镜观看图片或物体(或两者结合),通常由流动表演者提供的街头流行娱乐形式。
15世纪
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和工程师菲利波·伯鲁涅列斯基在15世纪初开发了一种被称为“透视镜”的早期窥视秀,通过其观看平面图片会可产生立体错觉。
约1437年,意大利艺术家莱昂·阿尔贝提成为已知最早使用“透视盒”(peep box)的窥视秀表演者,据说人们可以在他的盒子里看到日夜变化。
18世纪
获益于透镜技术的发展,多数透视盒使用了透镜增加场景的深度感。窥视秀表演者带着他们的设备在不同城镇之间巡回表演,因而也被称为“微型剧院”。复杂的透视盒可插入多张使用纸或玻璃等材料制作的场景卡片,角色包括纸偶或立体人偶,搭配灯光和简单的小烟火特效,随着表演者的讲述和操作,观众可通过“窥视孔”观看到一场奇妙的“动画”。
约1730年,德国艺术家马丁·恩格尔布雷希特开始为窥视秀制作多层的场景卡片,其《意大利剧院系列》被认为是第一个制作出正确透视的窥视秀场景。
这种由“多平面”构成景深效果的伪三维技术,后来被引入到电影动画和数字动画制作中,至今仍经常被使用。
窥视秀随国际贸易流出,18世纪中开始在中国流行,多数由我国工匠自行制作,被称为“西洋镜”或“拉洋片”,但西洋镜也泛指各种从西方传入的,可用于观看各种动画的设备。

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图片来源: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在20世纪之前,窥视秀是人们最喜欢的大众娱乐之一。20世纪之后,它有一部分走进了电影动画,有一部分变成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