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背后,那些为动画技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都值得被认真记录。

#2.1.2 现代光学启蒙

本文于 2025-03-20 02:47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正在搬运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稍后补更,搬运完成后将启动新内容增补,期间内容变动可能频繁,请谅解并耐心等待!

11世纪初,被誉为“现代光学之父”的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什木(965-1040)指出光是由太阳等发光物体发出,物体因反射了光线,再进入眼睛从而被看到,即视觉入射理论;对球面镜和柱面镜的正投影规律展开研究,提出了经典的“海什木问题(球面镜正投影问题)”,引起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弧面镜继续展开研究;对小孔成像暗箱进行深入研究,认同更小的洞可提供更清晰的图像;还研究了透镜和大气折射产生的放大倍数,这些研究巩固了暗箱理论的基础;对视觉暂留现象的研究提及很难在旋转的衣服上辨别出不同的颜色,推断视力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辨别一种颜色。海什木在软禁期间完成七卷本光学著作《光学全书》(1011-1021),因处于欧洲“黑暗时期”而未能及时推广,直至13世纪,一位不知名学者把这本书翻译成拉丁文才开始在欧洲广泛流传。其光学理论和以实验验证猜想的科学精神,影响了随后几个世纪欧洲的科学研究。

一种被称为“读书石”的透镜在欧洲出现,据说最初是把玻璃球切开两半制成的。而在11-12世纪维京人坟墓中发现的一些晶石透镜,也和读书石相似。

11世纪后期,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其《梦溪笔谈》(1088)中再次详细解释了凹面镜成像小孔成像凹面镜焦点凸面镜平面镜照影差异等光学现象,也提及造镜技艺的失传

“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窗隙所束,亦皆倒垂,与阳燧一也。”——《梦溪笔谈》

这段文字形象地描述了小孔成像现象:当飞鸟或楼塔的光线被窗缝(小孔)遮挡时,形成的影子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如鸢东飞则影西移),且影像呈现倒立状态。沈括通过这一现象,结合凹面镜(阳燧)成像的原理,进一步指出“光沿直线传播”是倒影形成的根本原因。虽未建立现代数学模型,但已蕴含光路直线性的科学直觉,为后世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2-13世纪,英国哲学家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Robert Grosseteste,1175-1253),融合奥古斯丁神学与数学光学思想,提出光的本质理论;虽仍支持视觉出射理论,但也提出通过实验来验证推测;强调数学和几何在光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用镜子和镜头进行光学实验,寻找曲面透镜投影规律;提出当光学被很好地理解后,便能让放得很远的东西看起来很近,反之亦然,甚至可控制物体的视觉距离。

英国哲学家罗杰·培根(Roger Bacon,约1214-1293/1294)谈论到利用暗箱小孔成像来观察室外景色或日食,提出将几何学应用于光学、光直线传播、反射定律,使用透镜对物体进行放大,描述透镜成像原理,为望远镜发明奠定基础。培根曾致力于在大学课程中增加光学课程,但因批判经院哲学、主张实验科学被逐出大学讲坛。

13世纪下半叶,玻璃镜片研磨和抛光工业开始发展,最初集中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后来荷兰和德国也出现了镜片制造中心。

波兰裔物理学家维帖洛(Witelo,约1230-1278)汇编了一部光学著作《透视》(10卷,约1270年完成),系统阐述几何光学生理光学(包括视觉心理学),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早期观点,并探讨透镜成像原理。他仔细研究了折射,发现折射角与入射角不成正比,但没有意识到全内反射。

法国作家让·墨恩(Jean de Meung,约13世纪)在《玫瑰传奇》Roman de la Rose)第二部中引入大量议论与百科知识(天文、地理、伦理),成为中世纪“社会百科全书,其中提及“魔镜表演”, 还描述了一种投影的镜子,所投影像可以在水里或空中,且“十分有活力”。

约1290年,法国天文学家威廉(William)撰写了一份手稿,详细地向人们介绍如何制作暗箱来观察日食,这使暗箱的原理和小孔成像现象被更多人所认识

13世纪末,相传西班牙裔医生、炼金术师阿纳多斯·诺瓦(Arnaldus Nova)可能使用到带有图像翻转功能的暗箱,带来了一种特殊的“运动表演”,让演员在外边表演,观众在昏暗房间里观看暗箱投影在墙上的动态影像,甚至还考虑到配音。

最早的关于小孔成像的科学研究

13-14世纪,我国元代科学家赵友钦(约1271-1335)在《革象新书》中详细记载了一个严谨的、已具现代科学实验精神的小孔成像对比实验(“小罅光景”实验),实验包括改变孔的大小和形状,改变光源的强度,改变光源、小孔和“屏幕”之间的距离等,观察并记录这些变化对成像效果的不同影响。其《革象新书》被收入《永乐大典》并传世。

本站内容支持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SA(即署名+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署名样式:
文章名称:《#2.1.2 现代光学启蒙》
文章链接:anianima.com,遵循CC BY-NC-SA协议。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anianima.com

做动画的·马

版权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