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 2025-07-21 02:27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已出版部分的文字内容已搬运完毕,正在进行因版面限制未收录内容的增补,期间内容更新日期比较频繁,请通过导航的专题导航进入,避免迷路~
视觉乐器泛指那些通过特殊的机械设备,使颜色与音乐按照某种方式对应呈现,从而创造出一种特别的、实时的视觉音乐动画。
其早期发展基本上都以琴键类乐器的联动控制为主,和幻灯机一样,依赖光源、机械和材料等技术的发展。
18世纪
- 1725年,法国耶稣会科学家、作家路易斯·卡斯特尔(Louis Bertrand Castel)提出了“视觉风琴”(ocular organ)的设想,并数次尝试建造它。
- 在此后的20多年里,只有极少数人看到过早期原型,卡斯特尔的视觉风琴从未留下详细的图样资料,相传这是因为制作的模型始终未能符合预期。仅有一些文字资料和圣-奥宾绘画的一幅带有讽刺意味的漫画供参考。
- 1740年代,作曲家泰勒曼(Georg P. Telemann)为卡斯特尔的视觉风琴写了几段音乐。
- 1750年代中,一台改进的视觉风琴模型进行过小范围展示,据说该设备每当按下一个键时,对应玻璃板的窗帘便会打开,由大量蜡烛从内部照亮,但蜡烛的热量和气味会让人不快,
- 卡斯特尔在研究过程中还展示过一种原始动画,利用染色的丝带卷表现颜色渐变的错觉。
- 该发明如今仅剩一些零散的文字资料和一张似乎不太可靠的漫画可供参考。
- Castel L. 以大键琴为眼,以画音之术,及各式小品音乐[J]. 法国信使, 1725, 11月:2552-2577.
- 1743年,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克鲁格(Johann G. Krüger)也设计了一台 “视觉大键琴”(Ocular Harpsichord),可能是对卡斯特尔视觉风琴的回应。
- 不同琴键启动不同大小的圆形色彩光投影机关,并通过投射到同一个位置上实现混合,但他并没有真正制作出这台设备,只提供了设计草图和思路。
- Krüger J. G. (1743). Ocular Harpsichord. http://imaginaryinstruments.org/ocular-harpsichord/


尽管在视觉乐器在理论上有可行性,但当时的蜡烛、油灯等传统光源显然不够明亮和安全,机械制造技术也难以应付如复杂的联动机关,相关发展暂定了一段时间,直到19世纪后期。
19世纪
- 约1875年,美国发明家班布里奇·毕晓普(Bainbridge Bishop)开始建造他的“色彩风琴”(color organ)。
- 通过琴键控制“快门”的方式,在一块半圆形“屏幕”上创造了与音乐实时交互的视觉音乐动画。
- 该风琴未能幸存至今,如今只余《彩色风琴的纪念品,带有一些关于彩虹的灵魂和光线与边缘音符和照明的和谐的建议》(1839)和其中的插图可供参考。
- Bishop B. (1893). A SOUVENIR OF THE COLOR ORGAN, WITH SOME SUGGESTIONS IN REGARD TO THE SOUL OF THE RAINBOW AND THE HARMONY OF LIGHT WITH MARGINAL NOTES AND ILLUMINATIONS. New York: The De Vinne Press.
- 约1893年,英国发明家、艺术家亚历山大·里明顿(Alexander Wallace Rimington)也发明了一种视觉乐器,并在1895年举办了一些音乐会。


20世纪
20世纪初,各类表现色彩光影变幻的视觉乐器越发常见,并开始引入电子控制技术。
- 1915年,美国发明家、真空三极管的发明者李·福里斯特(Lee de Forest)
- 发明了第一台使用真空管的视觉乐器“三极管钢琴”(Audion Piano),成为后来电子合成器的基础。
- Forest L. 作为纯音乐音调生产者的三极管灯泡[J]. 电实验者. 1915, 12: 394-395.

(电实验者,1915)
- 1916-1934年间,钢琴家玛丽·格林沃特(Mary Hallock Greenewalt)
- 开发了一种可以现场演奏的视觉乐器“萨拉比”(Sarabet),她没有对音符和颜色之间进行严格对应,而是集成了一种随机同步的可能性。
- 其著作《诺拉瑟,光色演奏的艺术》(1946)详细介绍她的发明和一些关于视觉音乐的历史,留下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
- Greenewalt M. Nourathar The Fine Art Of Light Color Playing[M]. 费城: 威斯布鲁克出版公司, 1946.



- 1919年,丹麦裔音乐家、灯光艺术先驱托马斯·威尔弗雷德(Thomas Wilfred)建造了他的第一个视觉音乐动画投影设备“克拉维卢克斯”(Clavilux)。
- 该设备包括一个钢琴般的操纵台,可控制光线的颜色和运动,操纵台内包含可替换的彩色玻璃盘和各种挡板,投影效果类似极光。
- 威尔弗雷德后来持续开发了不同的模型并进行巡演,也开发了家庭版,还把这种技术用来投影风景等其他内容,在大型舞厅的背景墙上使用。

图源:Yale University Library

图源:Yale University Library

图源:Yale University Library
- 1924年,苏联未来主义画家弗拉基米尔·罗西内(Vladimir B. Rossiné)也开发了一种光电色彩投影乐器“奥佛风尼克钢琴”(Ophophonic Piano)。
- 由键盘按键驱动一组复杂色彩变化组件,包括镂空造型板、色彩转盘、色块板、棱镜、透镜等,随着钢琴的演奏投影出迷幻的抽象色彩视觉动画。
- 1925-26年间,匈牙利钢琴家亚历山大·拉兹洛(Alexandre László)在其德国巡演中也使用了一种被称为“森绰马投镜”(Sonchromatoscope)大型的视觉色彩投影设备,由多台幻灯机、射灯和改变颜色的滤光器组成,从多个方位向舞台投影,创造与音乐配合的动态影像。


© The Centre Pompidou in Paris

(威尔弗雷德,1941)
随着电影相关技术的发展,视觉乐器开始与电影技术结合,新一代视觉音乐设备不断出现,成为舞台表演、音乐节、歌舞厅或大型活动等场景的常用设备。
再后来,数字动画技术接手了视觉乐器的大部分工作,但一些机械视觉乐器依然拥有自己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