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背后,那些为动画技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都值得被认真记录。

#3.1 光学动画玩具

本文于 2025-04-04 16:09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正在搬运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稍后补更,搬运完成后将启动新内容增补,期间内容变动可能频繁,请谅解并耐心等待!

19世纪,发明家和商人们都已经很清楚从科学研究到产业转型的好处。

因为天生好奇的人类,总会被各种“新”玩具吸引。

与此同时,随着约翰内斯·穆勒(Johannes Müller,1801-1858)、彼得·罗杰(Peter Roget,1779-1869)、约瑟夫·普拉(Joseph Plateau,1801-1883)托等科学家对视错觉相关研究的关注和推广,视错觉产品也被高度关注,为新一代动画技术的诞生打下基础。

  • #3.1.1 车轮效应引起的思考

    #3.1.1 车轮效应引起的思考

    视觉暂留现象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已被发现,而频闪效应是基于视觉暂留现象的进一步研究,但它们的理论构建都发生在19世纪初,由于时间和一些内容上的重合,它们经常被混为一谈,尤其在讨论电影动画的运动感知时,大…

    进入该章节 →

  • #3.1.2 奇迹轮 Thaumatrope

    #3.1.2 奇迹轮 Thaumatrope

    1820年代 1825: 关于车轮效应的问题还在研究,一种被称为“奇迹轮”(Thaumatrope)的双面动画转盘出现了。它是基于视觉暂留理论发明的,因此它最初目的是实现双面图像的融合,而非展示一个两…

    进入该章节 →

  • #3.1.3 费纳奇镜(Phenakistiscope)和频闪镜(Stroboscope)

    #3.1.3 费纳奇镜(Phenakistiscope)和频闪镜(Stroboscope)

    “费纳奇镜”(Phenakistiscope)和“频闪镜”(Stroboscope)几乎同时被发明,两者的原理、结构、操作、外观甚至尺寸都几乎一样。 随着Phenakistiscope逐渐成为这一类光…

    进入该章节 →

  • #3.1.4 转轮式动画装置“Zoetrope”们

    #3.1.4 转轮式动画装置“Zoetrope”们

    最初的滚轮式动画装置和费纳奇镜一样,都是在车轮效应的相关研究中开发的。 before 1833: 1834: 1855: 1857: 1860: 1861: 1862: 图3-11:普拉托的频闪实验装…

    进入该章节 →

  • #3.1.5 手翻书、翻页动画、翻页电影

    #3.1.5 手翻书、翻页动画、翻页电影

    1860年代 1860: 1861: 1868: 1890年代 19世纪末,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动态影像的娱乐需求大增,但早期电影不仅放映价格十分昂贵,还有易燃和不便携的问题,而手翻书正好解决了…

    进入该章节 →

  • #3.1.6 视错觉玩具书

    人类很早就发现了视错觉这一现象,并在一些早期建筑、壁画和绘画中加以利用。 1864: 20世纪中,随着欧普艺术的发展,另一类基于几何抽象图形的视错觉图像开始出现。 1961: 英国欧普艺术家布里奇特·…

    进入该章节 →

  • #3.1.7 光栅屏动画

    #3.1.7 光栅屏动画

    光栅屏动画,是一种利用光栅屏障,让隔行扫描的静态图像产生动画错觉的技术。 其起源可追溯至16世纪末,一种画在三角棱柱凹凸画板上的变形画(梯形画),当人们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会看到两幅图像来回变换。 不晚…

    进入该章节 →

法拉第、罗杰、普拉托等因“车轮效应”而展开研究和发明,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利用视觉暂留现象、频闪效应和序列图“似动”的动画时代。这不仅带来了一系列光学动画玩具和序列图动画投影设备,也刺激了利用幻动原理对真实世界进行运动摄影的探索。而运动摄影之所以姗姗来迟,是因为有一些必要的、来自其他学科的人类文明积累仍在准备。

本站内容支持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SA(即署名+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署名样式:
文章名称:《#3.1 光学动画玩具》
文章链接:anianima.com,遵循CC BY-NC-SA协议。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anianima.com

做动画的·马

版权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