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 2025-07-19 01:35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已出版内容已搬运完毕,正在进行因版面限制未收录内容的增补。
“费纳奇镜”(Phenakistiscope)和“频闪镜”(Stroboscope)几乎同时被发明,两者的原理、结构、操作、外观甚至尺寸都几乎一样。
- 翻译注释:
- “Phenakistoscope”原意“欺骗性去看的”,费纳奇是其译音;
- “Stroboscope”原意“旋转去看的”,频闪的翻译引自后来的频闪灯。
- 而18-19世纪一系列以“scope”“scopio”结尾,与电影、动画有关的设备名词,一般翻译为“XX镜”。
随着“Phenakistiscope”逐渐成为这一类光学玩具的代名词,“Stroboscope”一词更为人所知的释义是频闪灯,最初用于车轮转速测算,后来也用于动画和舞台表演。
1830年代
1832:
- 约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1801-1883)发表《关于一种新型光学错觉的研究》,带来了费纳奇镜的初版。
- 由单个开槽圆盘构成,观众需用单眼,通过开槽位看向对面的镜子,当旋转圆盘时,观众会从镜子里观察到一个旋转的舞者。
-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开篇介绍该旋转圆盘所带来的是静止的复合人像,直到论文倒数第二段,普拉托才引入”动态系列图像“的概念,即旋转舞者的形象(见下图)。
- Plateau, Joseph (1832). “Sur un nouveau genre d’illusions d’optique” (“On a New Kind of Optical Illusion”). Adolphe Quetelet, ed. Correspondance mathématique et physique t.VII: 365-68.
- 奥地利数学家西蒙·斯坦普佛(Simon Stampfer,1792–1864)几乎同时发明了类似设备并申请相关专利,取名“频闪镜”(Stroboscope)。
- 他在《频闪光盘或光学魔术光盘》(1833)中指出:这些序列图像可以放在圆盘、圆柱,或环绕在两个滚筒上的环状纸条(或布条)上,但他选择以圆盘的形状发表他的发明,取名“Stroboscopic Disc”(见下图)。
- Stampfer S. (1833). Die stroboscopischen Scheiben; oder, Optischen Zauberscheiben: Deren Theorie und wissenschaftliche Anwendung. Vorlageform der Veröffentlichungsangabe: Verlag von Trentsensky & Vieweg. Wien und Leipzig, 11-12
- Wiseman, Boris. (2021). 8 Intermediality and the Origins of Cinema.
- 他在《频闪光盘或光学魔术光盘》(1833)中指出:这些序列图像可以放在圆盘、圆柱,或环绕在两个滚筒上的环状纸条(或布条)上,但他选择以圆盘的形状发表他的发明,取名“Stroboscopic Disc”(见下图)。
- 此外,英国伦敦大学教授彼得·罗杰(Peter Mark Roget,1779-1869)声称他在1831年也制作了一件类似费纳奇镜的装置,但并未提供确实证据。
- Wade N. (1999 2nd printing). A Natural History of Vision. London: MIT Press, 207.


1833:
- 普拉托发表《关于视网膜印象的持久性》。
- Plateau, Joseph (1833). “Sur la persistence des impressions de la rétine”. M. Verhulst and Quetelet, tr. Traité de la lumière (Treatise on Light). Paris: Hachette, t. II, supplement: 489.
- 普拉托似乎仅将费纳奇镜的运动效果视为其研究的附带产品,并未注意到其商业价值。
- 因此当伦敦出版商阿克曼(Ackermann)等机构试图大规模商业化该装置时,他毫无保留地开放了设计专利。
- 首批费纳奇镜玩具:
- 维也纳艺术品交易商“特伦滕斯基与菲韦格”(Trentensky & Vieweg)于1833年2月推出了第一套商业产品,光盘观察孔是圆形的。
- 伦敦“约瑟夫·迈尔斯公司”(Joseph Myers & Co.)出版的另一套产品,其观察孔为长方形。
- 伦敦阿克曼公司推出的费纳奇镜玩具,取名“Fantascope”。T.T. Bury为其中一版绘制了动画镜盘(包装封面署名)。
- 托马斯·贝恩斯(Thomas Mann Baynes)设计了一种特别的费纳奇镜盘,利用异形切割,让小动物的身体突出图像圆盘边缘,看起来就像二维世界里的小动物 “出逃”到真实世界一样。

(出版:Ackermann & Co,设计:T.T. Bury,1833)


© Kunstuniversität Linz




1836:
- 普拉托发表《关于其发明的仪器——安索诺镜的通知》
- Plateau, Joseph (1836). “Notice sur l’anorthoscope, instrument de son invention” . Bruxelles: Bulletins de l’Académie royale des sciences, des lettres, et des beaux-arts de Belgique, t. III: 7.
1830年代后期
- 费纳奇镜很快成为受欢迎的光学动画玩具。
- 这些在画在转盘上循环动画,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兴趣,观众能直观地看到静止的序列图和它们旋转起来的动画效果。
- 在费纳奇镜的商业化过程中,由于欧洲人喜欢造新词的习惯,还出现了很多极度容易混淆的类似名词,包括但不限于:Phantasmascope, ,Fantascope, The Magic Circle, Fores’s Moving Panorama, Optical Illusions, Wallis’s Wheel of Wonders, Magic Panorama, Magic Disc, Fantasmascope, Les Disques Magiques, Periphanoscop, ‘Le Spectacle Magique, The Magic Wheel……就像西洋镜一样,它们都被统称为费纳奇镜。
- 最初的费纳奇镜是单盘的,观众需对着镜子才能观看到动画。后来,一种由两个转盘组成,无需使用镜子的版本面世,设备的一端是序列图盘,另一端是黑色开槽盘,观众可直接从开槽盘一侧看到动画。

图源:La Nature,1882

- 由于动画的流畅度依赖旋转速度,一些费纳奇镜版本被设计成利用滑轮来驱动旋转。
- 福雷斯和帕里斯(Paris, J.A.)都介绍到一种可供两个人同时观看的费纳奇镜变体。
- 帕里斯的可供两人同时使用的费纳奇镜变体,现有信息仅有文字和插图(见下图),未知是否有实际生产。
- Leskosky, R. (1993). Phenakiscope: 19th Century Science Turned to Animation. Film History,5(2), 176-189.
- 帕里斯的可供两人同时使用的费纳奇镜变体,现有信息仅有文字和插图(见下图),未知是否有实际生产。


© Richard Balzer


1840年代
约1840:
- 捷克生理学家扬·普尔基涅(Jan Evangelista Purkyně)介绍了他的“佛罗里提”(Phorolyt)。
- 定位为科学玩具,序列图像主要为写实的生物运动,后来也引入照片序列。


© Dabrowski Stéphane

© Collection National Technical Museum, Prague/Petr Klimen

(捷克,1987)
1845:
发明家和制造商们已经开始关注如何把费纳奇镜放进幻灯机里投影动画了,相关内容将在后文另述。
1840年代后期:
- 普拉托专注于视觉暂留研究,画家让-巴蒂斯特·马杜(Jean-Baptiste Madou)深入研究了费纳奇镜的机制,为其开展了一系列运动图像设计,制作出同时表现角色运动和光影变化的费纳奇镜变体,使用透明背光图像盘,通过动作分解-重组-时空折叠的方式,设计出一种特殊、融合19世纪油画气息的循环动画。并结合其正形镜(安索诺镜)的开槽圆盘作为遮挡,可供几个人同时观看。
- 马杜设计的其中一块费纳奇镜动画盘,刻画了一个吹燃煤块的奇幻生物,当圆盘高速转动时,观察者透过镜面反射可“看”到动态的火焰升腾与生物吹气动作的复合影像。
- 另一块费纳奇镜盘上描绘了一位在修道院场景中的僧侣形象,当圆盘高速转动时,观察者可“看”僧侣不断“进出”。
1949:
- 普拉托在《关于视网膜印象持久性之新奇应用的第三篇说明》中提及把费纳奇镜和立体眼镜结合起来的可能性,还提及提及使用立体雕像、结合投影装置等构想。可惜这些计划没有最终实现,他此时已几乎完全失明。
- Plateau J (1849). Troisième note sur une nouvelle application singulière de la persistance des impressions rétiniennes. Bulletins de l’Académie Royale des Sciences, des Lettres et des Beaux-Arts de Belgique. 布鲁塞尔: Hayez, 30-39.


19世纪中:
- 除了小型的费纳奇镜,19世纪中也出现了利用开槽挡片模拟快门,让光源实现间歇性照明,在剧院中展示的大型费纳奇镜,可供多人同时观看。
1850年代
1852年:
- 朱尔斯·杜博斯克(Jules Duboscq)获得了一种费纳奇镜式的立体照片设备专利,被称为“立体-幻想镜”(Stereoscope-Fantascope)或“生物镜”(Bioscope)。
- Duboscq J. 称为立体镜的仪器系统,即使在透明材料、玻璃等上,也能使平面上的摄影图像浮雕化,并能够将放大的图像投影到屏幕上: 法国专利13069[P]. 1852-2-16. 立体镜在该专利的附录中,于1852年11月12日提交。
- 一张幸存的镜盘包含了一组机器运行的立体序列照片,但该设备原型似乎已淹没于历史,鉴于当时的摄影技术,这可能是第一个“立体定格动画”。
- 目前无法确定该设备是否公开展示过,也不确定它是否具有投影功能。
- 1854年,杜博斯克基于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研发出首台实用色度计,用于测量溶液浓度,推动了化学分析技术的标准化。
- 此外,安东尼·克劳德(Claudet A.)也声称他在1852年建造了一款结合了惠斯通“立体镜”的费纳奇镜变体,并于次年获得其立体镜专利。
- Wade J. 惠斯通和移动立体图像的起源[J]. 感知, 2012, 41(8): 901–924.
- Claudet A. 立体镜的改进:英国专利711[P]. 1853-3-23.



1920年代
约1925:
- 英国伦敦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留声机影院”(Gramophone Cinema,The Kinephone)的费纳奇镜变体,它可放在留声机上使用,观众可边听音乐,边看动画,但轮子滚动的机械声音是附赠品。
- De Luikerwaal. (2021). Discs and drums. www.luikerwaal.com/newframe_uk.htm?/precinema_uk.htm

20世纪,随着电影的发展,费纳奇镜便彻底被挤出大众娱乐市场,成为博物馆、古玩市场的一员。
偶尔也会出现在复古或怀旧主题展览里。
2019年,谷歌首页“Today’s Doodle”放置了普拉托诞辰218周年纪念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