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背后,那些为动画技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都值得被认真记录。

#4.2.2 电视动画的量产和电影动画的坚守(1960s)

本文于 2025-04-28 01:57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正在搬运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稍后补更,搬运完成后将启动新内容增补,期间内容变动可能频繁,请谅解并耐心等待!

From Assembly-Line Cartoons to Cinema Craft: The Divergence of TV and Film Animation

20世纪60年代,尽管电视时代没有结束电影产业,但它确实剪断了动画短片和电影院之间的纽带。好莱坞主流制片厂的动画部门陆续关闭,动画行业逐渐被基于电视、面向儿童的有限动画主导。动画片作为儿童娱乐的观念在公众意识中植根,甚至影响到整个动画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日本电视产业开始兴起,也驱动了日本电视动画产业,寻求以量取胜的日本电视动画,进一步把传统动画制作拖进廉价、流水线、有限运动的习惯。而在大量廉价电视动画的背后,各种有趣的、实验不同技术的动画短片也不断涌现,只是它们的传播度远不及商业动画。

  • 索尼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非投影型全晶体管电视(TV8-301),尽管价格很高,但它标志着日本电视产业的兴起
  • 即将涌入电视动画竞技场的日本动画行业,将进一步推进电影动画和电视动画的分界。
  • 虞哲光执导了中国首部折纸动画片《聪明的鸭子》。尽管折纸偶的可动性有限,但虞哲光利用了其艺术特点,创造出一种有趣的,而不是逼真折纸偶角色动画。该片展示了动画技术在拟生方面的多样性。
  • 章超群执导的《大奖章》成为中国首部立体电影动画片
  • 视频工艺国际公司(后更名兰金/贝斯动画娱乐公司)在纽约创立,它是已知最早发展国外动画外包业务的美国公司,这纯粹是为了利用地区人力成本差异以降低动画制作成本而开发的业务,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相关国家的动画产业。
  • 特伟等执导的中国首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上映,随即在国际范围引起轰动,获昂西动画节短片特别奖,是中国动画技术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 该片在1959-1960年间制作,模仿著名水墨大师齐白石的造型风格,水墨画的特性对于逐帧绘制的传动动画技术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 制作人员巧妙地引入了刻章技术,把动画中需要使用的笔法制作成印章,从而在序列图中创造相同的笔触。
    • 此外,水墨画色彩叠加的效果,是通过繁复的分色分层绘制,再叠加拍摄的方式模拟的,原理类似于古代的饾版印刷术
    • 这些技术当时是保密的,外人无从知晓。
  • 克莱德·吉诺尼米等执导的迪士尼动画长片《101斑点狗》首部完全使用“静电复印术”制作的动画长片,它取代了手绘墨线流程,节省了一大笔人力成本,但这意味着一群人的失业,也导致一些艺术风格上的转变(轮廓线会变得相对粗略),但该动画在票房和评价上都是成功的。
  • 波兰动画师维托尔德·吉尔兹创作的《西部马利》有时候也被介绍为首部玻璃绘动画片,原因可能是40年前沃尔特·鲁特曼的动画一度被遗忘,也可能因为这是首部讲述具体故事的玻璃会动画,有部分学者把叙事性作为动画片的必要特性之一。
  • 大卫·斯威夫特执导的电影长片《爸爸爱妈妈》(父母陷阱)使用了一种创新且有效的合成技术,把两个“海莉”合成在同一帧中。摄影师把镜头固定,演员轮流扮演两个角色,在相同场景的指定位置进行重复拍摄,然后通过光学打印机移动遮罩合成,背景设计也巧妙地协助了隐藏遮罩边缘,该片几乎没有明显的合成痕迹。
  • 迪士尼开始研究用于娱乐和电影制作的现代“电子动画偶”技术,并创造了术语“有声电子动画偶”。他还资助建立加州艺术学院,这是一项聪明的投资,该学校在未来几年为迪士尼公司提供了大量创意人才。
  • 莫里斯·宾德为詹姆斯·邦德系列的首部电影《诺博士》(Dr. No)制作了著名的标题动画,虽然它看起来很像使用了数字动画技术,但它是在数字时代之前制作的。
  • 哈里·史密斯创作的剪切动画长片《天地魔术》,使用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图像材料,重新组合出一部独特的实验动画。
  • 手冢治虫创立的虫制作推出了其首部动画《某个街角的故事》(ある街角の物語),虽然也大量使用了有限动画技术,但视觉风格上与他们后来的商业电视动画大相径庭,该片获第一届大藤信郎奖。
  • 芹川有吾执导的动画长片《淘气王子斩大蛇》首次正式宣布了日本动画制作系统中“作画监督”这一个职位,主要负责统一不同镜头的“原画”风格。
    • 最初也称“原画监督”,但因容易与其他领域的原画概念混淆,后来一般使用“作画监督”一说,“监督”来自日语汉字,中文意译应为“导演”。
    • 该职位的出现源于美日动画制作流程中的差异,美国传统动画制作系统中,角色动画的统一通常是通过为每个角色分配专门的动画师实现的,而在日本是按照每个镜头分配动画师的,因此同一角色可能因为分给不同的动画师而出现“走样”,需要专门的作画监督来保持统一性。
    • 随着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作画监督的工作在1980年代开始更细致的划分,如角色作画监督机械作画监督效果作画监督等。
    • 近年来,同一动画作品的作监人数有增加迹象,亦新增“总作画监督”一职,这与动画制作周期不断压缩,作画监督不得不直接参与作画修正,以及动画制作体量不断增加有关。
    • 此外,有时候角色设计负责人也可能参与作监,主要负责统一近景中角色的面孔。
    • 作画监督只负责“会动的”部分,背景画由美术监督负责。
  • 唐·查菲执导的电影长片《杰逊王子战群妖》展示了哈里豪森新开发的一种真人+定格动画特效技术“动态动画”(Dynamation,利用背投把真人镜头和定格动画组合在一起,其打斗镜头是第一次真人演员和定格动画偶如此紧密地“交互”。
  • 以喜欢探索各种各样不同的技术闻名的实验电影代表人物斯坦·布拉哈格,创作了一部使用翅膀、羽毛、花瓣等粘贴的直接动画”短片《月光》,这是一种很少见的动画技术,它有时候和直接绘制在胶片上的动画归为一类。
  • 随着电影动画的市场进一步收缩,华纳兄弟公司关闭了他们的动画部门。
  • 万籁鸣唐澄执导,上美影制作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完成,
    • 使用传统手绘动画技术,作画由万氏兄弟亲自监督,动画绘制水平显然领先于同时代亚洲动画行业,成为中国动画史的又一块重要里程碑。
    • 该片分上下两部,分别完成于1961年和1964年,但完整版直到1978年才得以公映。
    • 可惜的是,这批曾经把中国动画技术推至世界领先水平的动画艺术家们,在接下来10多年的动荡时代中与新一代动画技术以及动画产业发展均失之交臂。
  • 汉纳和巴伯拉执导的《瑜伽小熊》成为首部基于电视动画的电影动画长片,为保持作品的一致性,它使用了较多的有限动画技术。

世界各地的主要电视网络陆续进入全彩时代,这对电视动画行业来说无疑提高了要求。

很多低成本美国动画片都开始把制作工作外包到日本、韩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等地。外包业务把动画产业带到了更多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动画产业全球化发展,但也带来了动画制作的同质化。

  • 随着电影音效和视效技术的成长,奥斯卡“最佳特殊效果”分为“最佳特殊视觉效果”“最佳音效”《玛丽·波平斯》成为最佳特殊视觉效果的第一个获奖者
  • 捷克木偶动画大师特恩卡推出了他最后一部作品《手掌》,有趣的是,该片把真人实拍片段作为一种特效,合成到木偶动画中。
  • 小艾略特·诺伊斯制作了著名的自由式粘土动画短片《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仅以简朴的造型创造出活泼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情感。

伊士曼·柯达公司推出了“超级8毫米”胶片格式,从而开启了家庭电影院的市场,但其高昂的价格仅允许一小部分富人享受这一新技术。

  • 格兰特雷-劳伦斯动画漫威漫画集团制作的电视节目《漫威超级英雄》使用了一种后来被称为“运动漫画”的动画技术,把漫画书中的图像分割成多个小块,配合简单的运动插入屏幕,再加上配音和音效。
  • 术语“运动漫画”直到2005年才由DC漫画首次使用
  • 圆谷英二为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特效节目《奥特Q》,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怪兽热潮”。
  • 随后播出的“奥特曼”系列更是声名大噪。
  • 迪士尼离世,加上资深员工也陆续退休或长辞,迪士尼动画暂时陷入困境。
  • 美国作为动画产业老大哥的地位在1960年代中期开始受到挑战,随着日本电视动画产业的崛起,美国动画公司开始探索引入日式动画风格的可能性,视频工艺国际公司东映动画合作制作了电视动画《金刚秀》(1966-1969)。
  • 拉杜兹·辛瑟拉等执导的《自动电影》(Kinoautomat通常被介绍为首部互动电影,在第67届世博会的捷克斯洛伐克馆首映,
    • 播放该片的电影院是定制的,放映期间会出现暂停,让观众通过安装在座位上的按钮投票决定电影故事走向,电影片段的切换通过在两台同步的放映机之间切换镜头盖实现。
    • 1910年代在英国也短暂流行过一种“电影射击馆”,当观众在正确的时间射击屏幕会触发暂停,但不会影响电影故事走向。
  • 笹川浩执导的电视动画《马赫5号》(1967-1968)片尾出现了已知最早的“子弹时间”动画案例
    • 角色从车内跳出时,时间冻结,镜头从前面旋转到侧面。
    • 术语“子弹时间”是由后来沃卓斯基姐妹执导的电影长片《黑客帝国》(1999)创造的
  • 1960年代后期,灯光秀开始引入更复杂的投影系统,把液体灯、射灯、幻灯和电影投影机结合在一起。
  • 理查德·泰勒和朋友创办了“彩虹果酱”,把32台电子幻灯片放映机和4台电影放映机,以图形的方式排列在一起,在屏幕上创造了一个6层深的立体投影场景。
    • 他后来加入了电影特效制作行业,并成为计算机动画先驱
  • 索尼推出领先业界的“特丽珑”显像管彩色电视,随即引发抢购潮,为日本电视动画行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 高畑勋执导了他的首部动画长片《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其流畅度和复杂度远高于当时其他日本商业动画。
    • 宫崎骏担任美术和原画设计,这标志着高畑勋和宫崎骏伙伴关系的开始。他们将带来多部震撼动画界的动画作品,穿越传统动画和数字动画时代。
  • 乔治·邓宁执导的《黄色潜水艇》风格化动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在这部动画片中,有限动画作为一种风格的功能又回来了。其超现实主义下乖张的自由式变形,既融合了当时新兴的迷幻风格,又重新激发了美国联合影业开创的现代图形动画的活力,并和当时主导美国好莱坞动画行业的现实主义系统形成鲜明对比。
    • 鼓励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对动画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避免其因为不断的量产而从一种创造的技术,变成流水线上的技术。
    • 有报道说该片使用了毛雷尔的“自动动画系统”。
      • Beck J). (2010). 约 1966 年的表演捕捉技术: 动画镜. [2022-10-30]. https://www.cartoonbrew.com/cgi/performance-capture-technology-circa-1966-animascope-20068.html
  • 卡洛琳·丽芙在哈佛大学创作了已知首部“沙动画《彼得与狼》,这是一种用沙子在灯箱上绘画,然后逐帧拍摄的动画技术。后来也有直接录影,或直播整个绘画变化过程的沙动画表演。
  • 佩·奥林塔格·丹尼尔森执导的《从一个老男人的脑中出来》通常被介绍为瑞典首部动画长片,尽管它实际上结合了真人实拍。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混合多种不同动画技术的实验动画再次变得活跃,它们和20世纪初那批混合技术动画相比,显然更注重不同艺术风格的引入和不同文化意识的传达。
  • 伊恩·迈克纳顿约翰·戴维斯执导的电视剧《巨蟒剧团之飞翔的马戏团》(1969-1974)在真人片段中加入了特瑞·吉列姆创作的动画片段,他把真人实拍剪切动画有限动画运动图形动画结合在一起,拼凑出一种另类的视觉艺术,也是把真人照片用作剪切动画材料的早期案例之一。
  • 大卫·切尔卡斯基执导的动画长片《宗教滑稽剧》结合了真人实拍剪切动画传统手绘动画三种不同技术,其中包括把真人演员通过特殊化妆,很好地融合进背景中。
  • 皮诺·扎克执导《不存在的骑士》进一步把真人实拍传统手绘动画剪切动画木偶动画四种动画技术结合在一起。

1960年代末,东映龙之子等日本动画公司开始发展国外外包业务,他们通常是把剧本、分镜、预制作、原画、演出、后期等附加值高和重要的工作留在日本制作,把补帧、描线、着色等便宜的工程外包到国外,派出动画师进行技术指导以保障“质量”。韩国和中国台湾是最早的承包方, 直到80年代后期当地人力成本高涨,日本动画公司又把外包业务拓展至东南亚成本更低的地区。

赞(4)
本站内容支持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SA(即署名+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署名样式:
文章名称:《#4.2.2 电视动画的量产和电影动画的坚守(1960s)》
文章链接:anianima.com,遵循CC BY-NC-SA协议。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anianima.com

做动画的·马

版权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