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背后,那些为动画技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都值得被认真记录。

1989:《深渊》数字动画技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于 2025-04-26 01:44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正在搬运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稍后补更,搬运完成后将启动新内容增补,期间内容变动可能频繁,请谅解并耐心等待!

影视特效

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深渊》(The Abyss是一部被众多传统特效数字视效动画技术包裹的电影长片。

工业光魔为其创造了第一个可以演绎丰富情感的数字三维数字角色,也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长片里的照片级逼真感数字水体动画,以及第一个令人信服的、在70毫米电影胶片上的数字序列与真人实拍场景无缝合成

工业光魔设计了一个程序,为流体生物的伪足生成不同大小和动力学性质表面波,包括反射折射变形序列,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水体动画不是通过模拟技术生成的,而是手动制作的,并通过绘制贴图获得水的“皮肤”。

别名(Alias)的同名三维软件Alias因在该片的出色表现,成功进军影视动画行业。

制作团队在计算机上重现了整个CG布景,75秒的动画花了6个月制作。

但在当时,数字动画只是导演的一个备选方案,如果效果不理想,该片段可能会被替换成传统定格动画。幸运的是,卓越的数字动画团队证明并争取了计算机动画的未来。

此外,发光的外星人使用了电子自动偶拍摄,再通过计算机合成。

《深渊》理所当然成为数字动画技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的成功标志着数字动画技术正式被电影行业接受和认可,并开启了传统特效转向数字视效的高速公路。

本站内容支持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SA(即署名+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署名样式:
文章名称:《1989:《深渊》数字动画技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文章链接:anianima.com,遵循CC BY-NC-SA协议。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anianima.com

做动画的·马

版权声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