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背后,每一位推动着动画技术发展的人,都值得被认真记录。

韦伯·史密斯(Webb Smith,1887-1951)

#重要的人
本文于 2025-07-23 00:14 更新,本站内容基于《屏幕背后——那些被遗忘的动画技术发展史》一书制作,目前已出版部分的文字内容已搬运完毕,正在进行因版面限制未收录内容的增补,期间内容更新日期比较频繁,请通过导航的专题导航进入,避免迷路~

美国动画师、作家、动画故事版概念创新者

乔恩·韦伯·史密斯(Joyn Webb Smith)
出生:1887年1月18日,美国艾奥瓦州西自由镇
离世:1951年3月1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

乔恩·韦伯·史密斯(Joyn Webb Smith)是一位美国动画师兼作家,20世纪30年代曾在迪士尼工作室工作,他推动了动画故事版技术的革新,也被称为“动画故事版概念的创新者”。

1887年1月18日,史密斯出生于艾奥瓦州西自由镇,后来加入迪士尼动画部门工作。正是在这里,他开始完善一种不同的叙事方法。

他没有采用逐字描述场景后再绘制的方式,而是:
1、先为场景绘制粗略草图并在旁标注说明,
2、随后将这些草图张贴在公告板上

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更好地优化了动画师创作动画故事的效率,既能更“直观”地看到故事的展开,也更方便后续的调整以优化叙事节奏。这一技巧后来被工作室及其他公司的许多编剧和动画师采用,用于改进自身的创作流程。

他的这一创新帮助他在迪士尼内部获得了参与《愚蠢交响曲》(Silly Symphonies)系列及其他短片项目的机会。也助力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的早期制作——借助这一方法,团队得以完善背景与角色设计、巩固叙事结构,同时避免了时间与资源的浪费。史密斯还参与了《木偶奇遇记》(Pinocchio)《幻想曲》(Fantasia)《小飞象》(Dumbo)和《小鹿斑比》(Bambi)等项目。

此外,华特·迪士尼还选中他与其他几名员工一同开启南美友好访问之旅,旨在基于当地风土人情为新长片进行故事调研。此次旅程最终促成了《致候吾友》(Saludos Amigos)《三骑士》(The Three Caballeros)的诞生。

1942年,史密斯离开迪士尼,与同行作家奥托·英格伦格(Otto Englander)一同加入米高梅公司MGM),在沃尔特·兰茨(Walter Lantz)手下工作。在那里,他参与了《猫和老鼠》(Tom & Jerry)系列短片的创作,最著名的贡献是为《啄木鸟伍迪》(Woody Woodpecker系列提供支持。

1951年3月16日,史密斯去世,享年64岁。

  • #4.1.3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30s)

    #4.1.3 动画技术的电影文化(1930s)

    1930年代: 那些风靡一时的光学动画玩具已经消退,那些窥视秀盒子里精美的动画也基本被人们遗忘了,木偶只是孩子喜欢的玩具,自动偶开始成为博物馆里的摆设,电影几乎成了动画的唯一舞台,在电影院的屏幕上…

    进入该章节 →

  • 参考资料:
    • Webb Smith. Disney Wiki. https://disney.fandom.com/wiki/Webb_Smith
本站内容支持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CC BY-NC-SA(即署名+非商业+相同方式共享)
转载署名样式:
文章名称:《韦伯·史密斯(Webb Smith,1887-1951)》
文章链接:anianima.com,遵循CC BY-NC-SA协议。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anianima.com

一个执着关注和记录动画技术发展史的网站

版权声明联系我们